|
光武臺 / 作者:元好問 |
東南地上游,荊楚兵四沖。
游子十月來,登高送長鴻。
當年赤帝孫,提劍起蒿蓬。
一顧滍水斷,再顧新都空。
雷霆萬萬古,青天看飛龍。
巍然此遺臺,落日荒煙重。
誰見經綸初,指揮走群雄。
白水日夜東,石麟幾秋風。
空余廣武嘆,無復云臺功。
|
|
光武臺解釋: 《光武臺》是元代作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東南地上游,荊楚兵四沖。
在東南地區,荊楚的軍隊四次沖擊。
游子十月來,登高送長鴻。
十月時,游子來到這里,登高送行飛鴻。
當年赤帝孫,提劍起蒿蓬。
當年赤帝孫(指劉秀),手持劍起義,起草蓬蒿之中。
一顧滍水斷,再顧新都空。
一眼望去,滍水已經斷絕,再看新都已經空無一人。
雷霆萬萬古,青天看飛龍。
雷霆萬古不變,青天之上觀看飛龍。
巍然此遺臺,落日荒煙重。
這座遺留下來的臺基巍然屹立,夕陽下荒涼的煙霧重重。
誰見經綸初,指揮走群雄。
誰見到創立國家的初衷,能夠指揮眾多英雄。
白水日夜東,石麟幾秋風。
白水日夜向東流去,石麟幾經秋風的吹拂。
空余廣武嘆,無復云臺功。
廣武空蕩蕩地嘆息,云臺的功績已經不存在了。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光武臺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對英雄事跡的贊美。詩中通過描述荊楚兵的沖擊、劉秀起義、滍水斷絕等場景,展現了歷史的變遷和英雄的壯舉。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當時社會動蕩和政治失序的憂慮之情。整首詩詞以雄渾豪放的筆調,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敬仰和對英雄事跡的景仰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