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門雜詩 / 作者:元好問 |
石樓繞清伊,塵土天所限。
人言無僧久,草滿不復鏟。
灘聲激悲壯,山意出高蹇。
當年香山老,掛冠遂忘返。
高情留詩軸。
清話入禪版。
誰言海山去,蕭散仍在眼。
溪寒不可涉,倚杖西林晚。
|
|
龍門雜詩解釋: 《龍門雜詩》是元代作家元好問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石樓繞清伊,塵土天所限。
這里的“石樓”指的是龍門山上的樓閣,環(huán)繞在清澈的伊水旁邊。詩中表達了石樓被塵土所限制的意象,暗示了作者對于境遇的感慨。
人言無僧久,草滿不復鏟。
人們說僧人已經(jīng)離開很久了,草木已經(jīng)長滿了僧人曾經(jīng)居住的地方,不再有人來清理。這句詩表達了歲月流轉(zhuǎn),人事已非的感慨。
灘聲激悲壯,山意出高蹇。
灘水的聲音激蕩著悲壯的情感,山巒的意境展現(xiàn)出高遠而險峻的特點。這兩句詩描繪了自然景觀中的壯美和艱難,與人生的起伏和挑戰(zhàn)相呼應。
當年香山老,掛冠遂忘返。
這里的“香山老”指的是曾經(jīng)在香山修行的老僧。他在修行過程中,掛上了僧人的頭巾,從此忘卻了塵世的煩惱,不再回頭。
高情留詩軸,清話入禪版。
這里表達了作者的高尚情操,他將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過寫詩的方式留存下來,成為永恒的詩卷。同時,他的言辭也融入了禪宗的思想。
誰言海山去,蕭散仍在眼。
有人說海和山已經(jīng)離去,但是它們的景色依然在我的眼前。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景色的深深留戀和珍視。
溪寒不可涉,倚杖西林晚。
溪水寒冷無法涉過,作者便倚著拐杖在西林中度過晚年。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環(huán)境的敬畏和對于人生晚年的安詳。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個人情感,展現(xiàn)了元好問對于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同時,詩中融入了禪宗的思想,強調(diào)了超越塵世的追求和內(nèi)心的寧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