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施山人野居 / 作者:白居易 |
得道應無著,謀生亦不妨。
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
水巷風塵少,松齋日月長。
高閑真是貴,何處覓侯王。
|
|
題施山人野居解釋:
題施山人野居
得道應無著,謀生亦不妨。
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
水巷風塵少,松齋日月長。
高閑真是貴,何處覓侯王。
中文譯文:
給施山人的野居
得到了道,就不需要執著;為了生活,也可以放松。
春天的泥土孕育著嫩秧和稻谷,夜晚的火爐烘烤出茶香。
水巷里,風塵很少;松齋中,日月長久。
高高閑閑的生活真是難得珍貴,何處去尋找貴族君王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寫給施山人為題材,描述了一個隱居山林的生活。詩中表達了得道之人不需要過分執著于世俗的物質生活,而是能夠在自然中找到生活的樂趣。
詩的開頭就點明了主題,道者無著,與世無爭,不為名利所困擾。接下來的描述更是直接地表達了這種生活的美好。春天的泥土孕育出嫩秧和稻谷,夜晚的火爐烘烤著茶葉散發出誘人的香氣,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閑暇自得。
而在這個與塵囂無關的環境中,風塵少,日月流轉很長。水巷中的風塵不多,松齋中的日月則象征著歲月的流轉。可以想象,這是一個遠離煩囂的地方,與世隔絕。
詩的最后一句則表達了對這種高閑的生活的珍貴,問道:在哪里能夠找到像這樣高貴的生活呢?
整首詩情節簡潔明了,既表達了對高閑生活的向往,又體現了對世俗紛擾的厭倦。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描寫,詩中流露出一種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現實的無奈。其中蘊含著作者對佛教思想的思考和對人生意義的追求。
整體上來說,這首詩給人一種寧靜、閑適的感覺,寓意深遠,不僅是對隱居者生活的贊美,也是對世俗紛擾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