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玄暢樓詩 / 作者:沈約 |
危峯帶北阜。
高頂發(fā)南岑。
中有陵風(fēng)榭。
回望川之陰。
岸險每增減。
湍平互淺深。
水流本三派。
臺高乃四臨。
上有離羣客。
客有慕歸心。
落暉映長浦。
炴景燭是潯。
云生嶺乍黑。
日下溪半陰。
信美非吾土。
何事不抽簪。
|
|
登玄暢樓詩解釋: 這首詩詞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chuàng)作的《登玄暢樓詩》。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危峰環(huán)繞北坡。高頂發(fā)出南岑。樓中有陵風(fēng)榭。回望江河陰。岸險時增時減。湍水平深淺交錯。江水分為三派。樓臺高聳四周俯瞰。樓上有離群客。客人懷念歸鄉(xiāng)之心。落暉映照長浦。景色如火照亮潯江。云霧從山嶺上升起,使山巒變得陰暗。太陽落下,溪水半被陰影覆蓋。我深信美景并非屬于我這個陌生的土地。為何不抽出簪子,盡情享受這一切呢?
這首詩詞描繪了登上玄暢樓后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沈約以自然景色和個人感受交織的方式,表達(dá)了對離鄉(xiāng)之客的思念和對美景的贊嘆。
詩詞以山峰和樓臺為背景,描繪了江河的曲折路徑和起伏的岸邊地形。作者借此表達(dá)了人生道路的曲折和變化。詩中的離群客象征著游子,他們懷念家鄉(xiāng)的情感在心中縈繞。落日的余暉映照在長浦上,景色如火,照亮了整個潯江,給人以美好的視覺享受。然而,云霧從山嶺上升起,使山巒變得陰暗,太陽落下后,溪水也被陰影所覆蓋。作者對這些美景的感嘆中透露出一絲的憂傷和無奈。
最后兩句詩表達(dá)了作者對美景的贊美和對自身處境的思考。作者深信這美景并非屬于自己這個陌生的土地,同時他也在反問自己為什么不抽出簪子,盡情享受這一切。這種反問表達(dá)了作者內(nèi)心對于追求美好的渴望和對現(xiàn)實的無奈。
這首詩詞以峰巒、江河和離群客等景物形象,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個人情感的抒發(fā),表達(dá)了作者對離鄉(xiāng)之客的思念、對美景的贊嘆以及對現(xiàn)實處境的反思。整體氛圍中既有景色的美好和壯麗,也透露出一絲的憂傷和思考,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與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