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織女贈牽牛詩 / 作者:沈約 |
紅妝與明鏡。
二物本相親。
用持施點畫。
不照離居人。
往秋雖一照。
一照復還塵。
塵生不復拂。
蓬首對河津。
冬夜寒如此。
寧遽道陽春。
初商忽云至。
暫得奉衣巾。
施衿已成故。
每聚忽如新。
|
|
織女贈牽牛詩解釋: 詩詞:《織女贈牽牛詩》
朝代:南北朝
作者:沈約
紅妝與明鏡,
二物本相親。
用持施點畫,
不照離居人。
往秋雖一照,
一照復還塵。
塵生不復拂,
蓬首對河津。
冬夜寒如此,
寧遽道陽春。
初商忽云至,
暫得奉衣巾。
施衿已成故,
每聚忽如新。
中文譯文:
紅妝與明鏡,
這兩樣東西本是親密的伴侶。
以它們來涂點打扮,
卻無法照亮離別的人。
盡管在去年秋天照過一次,
一照又沉入塵埃之中。
塵埃產(chǎn)生不斷,
像蒲葦頭對著河津。
冬夜寒冷如此,
怎能急于迎接陽春。
初商星突然出現(xiàn),
暫時得到一件衣巾。
舊的衣巾已成過去,
每一次相聚都像是新的一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織女給牽牛送的一首贈詩。織女用紅妝和明鏡來裝飾自己,但無論如何都無法照亮遠離的牽牛。詩中的“紅妝與明鏡”象征著織女自己的美麗和光輝。然而,紅妝和明鏡都無法撫平離別之苦,無法讓兩個相愛的人在分離時感到安慰。
詩中提到的“往秋雖一照,一照復還塵”表達了織女用明鏡照亮牽牛,但照片過去后又沉入塵埃,無法持久。這里的塵埃象征著時光的流逝和事物的消逝。無論織女如何努力,時間仍然會使兩人分離。
詩的最后幾句描述了冬夜的寒冷和對陽春的期待。織女希望牽牛能早日回來,帶來溫暖和希望。初商星的出現(xiàn)給了織女一點安慰,她暫時得到一件衣巾,但這并不能改變舊的衣巾已經(jīng)成為過去的事實。詩中的冬夜和陽春對應著離別和相聚的時刻。
整首詩通過描繪織女的心情和牽牛之間的離別,表達了對愛情的思念和期待。盡管紅妝和明鏡無法消除分離的痛苦,但織女仍然相信他們的相聚會像新的一樣,給兩人帶來新的希望和美好。這首詩以簡練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愛情的深沉思考,展示了南北朝時期文人的情感和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