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別金陵諸公 / 作者:李白 |
海水昔飛動,三龍紛戰爭。
鐘山危波瀾,傾側駭奔鯨。
黃旗一掃蕩,割壤開吳京。
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
至今秦淮間,禮樂秀群英。
地扇鄒魯學,詩騰顏謝名。
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
欲尋廬峰頂,先繞漢水行。
香爐紫煙滅,瀑布落太清。
若攀星辰去,揮手緬含情。
|
|
留別金陵諸公解釋:
詩詞《留別金陵諸公》的中文譯文大致如下:
海水昔飛動,三龍紛戰爭。
曾經海水翻涌,三條巨龍激戰不休。
鐘山危波瀾,傾側駭奔鯨。
鐘山上風浪巨大,令人震驚的鯨魚急奔。
黃旗一掃蕩,割壤開吳京。
黃旗一揮,蕩平敵國,吳都京城開放。
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
六代更迭,霸王的遺跡依然可見都城。
至今秦淮間,禮樂秀群英。
至今在秦淮河間,禮樂之風仍然繁茂,英才輩出。
地扇鄒魯學,詩騰顏謝名。
才子們聚集在鄒魯學堂,他們以詩歌聞名于世。
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
五月時金陵西,我在白下亭和祖余見面。
欲尋廬峰頂,先繞漢水行。
想要登上廬山之巔,首先要繞過漢水而行。
香爐紫煙滅,瀑布落太清。
香爐上的紫煙消散,瀑布傾瀉而下,清澈見底。
若攀星辰去,揮手緬含情。
如果我要攀登星辰,向你們揮手告別,深深地懷念之情。
這首詩描繪了歷史上金陵(今南京)的景象和歷史事件。詩中借用了一些象征性的意象,如海水和龍的戰爭,表達了一個時代的動蕩和戰亂。通過描寫黃旗掃蕩、割壤開吳京的情景,表達了戰爭的殘酷和政權更迭的歷史。同時,詩中也展示了金陵地區的文化和人才薈萃的風貌,描述了秦淮河畔的美景和樂舞風華。詩人最后表達了自己對金陵離別的感慨和思念之情。整首詩意蘊含豐富,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有對美景和才華的贊美,展現了詩人的情感與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