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煉鏡-辨皇王鑒也 / 作者:白居易 |
百煉鏡,镕范非常規,日辰處所靈且祇.江心波上舟中鑄,五月五日日午時。
瓊粉金膏磨瑩已,化為一片秋潭水。
鏡成將獻蓬萊宮,揚州長吏手自封。
人間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飛天龍。
人人呼為天子鏡,我有一言聞太宗。
太宗常以人為鏡,鑒古鑒今不鑒容。
四海安危居掌內,百王治亂懸心中。
乃知天子別有鏡,不是揚州百煉銅。
|
|
百煉鏡-辨皇王鑒也解釋:
【中文譯文】
百煉鏡,镕范非常規,
日辰處所靈且祇。
江心波上舟中鑄,
五月五日日午時。
瓊粉金膏磨瑩已,
化為一片秋潭水。
鏡成將獻蓬萊宮,
揚州長吏手自封。
人間臣妾不合照,
背有九五飛天龍。
人人呼為天子鏡,
我有一言聞太宗。
太宗常以人為鏡,
鑒古鑒今不鑒容。
四海安危居掌內,
百王治亂懸心中。
乃知天子別有鏡,
不是揚州百煉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詠物詩,通過描寫百煉鏡來反思和借喻帝王執政的責任與智慧。詩歌將百煉鏡制作的過程與大唐太宗治理天下的能力相比較,傳達出詩人對太宗才干的崇敬。
首先,詩中描述了鏡的制作過程,從鏡子的材料選擇到鏡像的磨礪,細致描繪了制作過程的復雜性和細致性。這個過程如同大唐帝王治理天下,需要經過精心籌劃和不斷努力。
然后,詩中以江心波上舟中鑄鏡的場景,將詩人的注意力聚焦在作為鏡子的象征身份的制作過程上,這象征著太宗對國家的管理和治理。
接著,詩人將鏡子的獻給蓬萊宮與揚州長吏手自封聯系在一起,表達出對太宗才干的贊美。
最后,詩人從鏡子的角度出發,將其作為天子的象征,傳達出天子的權力和職責,以及對歷史的審視和未來的展望。
整首詩詞通過鏡子的制作和象征意義,傳達出太宗治理天下的能力和責任感,表達了對太宗的崇敬與敬仰。同時,也揭示了歷史和現實的對比,以及帝王治理的考驗與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