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擬行路難 / 作者:鮑照 |
君不見河邊草。
冬時枯死春滿道。
君不見城上日。
今暝沒盡去。
明朝復更出。
今我何時當然得。
一去永滅入黃泉。
人生苦多歡樂少。
意氣敷腴在盛年。
且愿得志數相就。
床頭恒有沽酒錢。
功名竹帛非我事。
存亡貴賤付皇天。
|
|
擬行路難解釋: 《擬行路難》是南北朝時期鮑照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不見河邊的草,冬天干枯,春天滿道。
君不見城上的太陽,今天黃昏時已西沉,明天又將再次升起。
如今我何時才能如愿以償,一去不返,永遠消失入黃泉。
人生充滿苦難,快樂稀少。豪情壯志在盛年時。
愿望成就之日,愿與數人共享。床頭常有酒錢準備。
功名地位并非我所圖,生死榮辱交由天命。
詩意:
《擬行路難》描繪了鮑照對人生、命運和追求的思考和感慨。詩中通過描述自然景觀和個人經歷,表達了作者對人生苦難和短暫的認識,以及對理想和志向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人生和命運的深刻洞察。通過對草木的寓意和城上太陽的描繪,作者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化。詩詞中的"一去永滅入黃泉"表達了對生命的短暫和不可逆轉的感慨,同時也傳遞了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思考。
詩中所述的人生的苦難與快樂的對比,以及盛年時的豪情壯志,反映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感受。他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愿望,并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床頭恒有沽酒錢"這句話暗示了作者對未來的期待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詩詞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和地位的淡漠態度,認為這些并非自己的追求,而是命運的安排。作者將生死和榮辱歸于天命,表達了對命運的順從和對命運安排的接受。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自然景觀和個人經歷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對理想和追求的渴望。它呈現了南北朝時期文人對人生哲學的思考和感慨,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