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擬行路難 / 作者:鮑照 |
剉蘗染黃絲。
黃絲歷亂不可治。
昔我與君始相值。
爾時自謂可君意。
結帶與我言。
死生好惡不相置。
今日見我顏色衰。
意中索寞與先異。
還君金釵瑇瑁簪。
不忍見之益愁思。
|
|
擬行路難解釋: 《擬行路難》是南北朝時期詩人鮑照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剉蘗染黃絲。
黃絲歷亂不可治。
昔我與君始相值。
爾時自謂可君意。
結帶與我言。
死生好惡不相置。
今日見我顏色衰。
意中索寞與先異。
還君金釵瑇瑁簪。
不忍見之益愁思。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與某人的離別之情。詩中的“剉蘗染黃絲”指的是削去樹枝并將其染成黃色,暗喻離別之苦。黃色的絲線已經歷亂,無法修補。詩人回憶起與這位人初次相遇時的場景,當時以為自己能夠理解這位人的心意,彼此結下友誼。但現在,詩人的容顏已經衰老,心境孤寂與過去不同。然而,詩人仍然不忍心見到這位人,因為這樣只會增加思念之苦。
賞析:
《擬行路難》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離別之痛。削去樹枝染黃絲線的比喻,表達了離別的無可挽回和無法修補的傷痛。詩人通過回憶與這位人初次相遇的情景,展示了他們曾經的默契與友誼。然而,時間的流逝使得詩人的容顏衰老,內心感到孤寂與疏離。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不忍見到這位人的情感,這種不舍與思念使得詩意更加深沉。整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筆觸,揭示了人世間的離別之痛和情感的轉變,給人以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