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尋陽,上崔相渙三首 / 作者:李白 |
邯鄲四十萬,同日陷長平。
能回造化筆,或冀一人生。
毛遂不墮井,曾參寧殺人。
虛言誤公子,投杼惑慈親。
白璧雙明月,方知一玉真。
虛傳一片雨,枉作陽臺神。
縱為夢里相隨去,不是襄王傾國人。
|
|
系尋陽,上崔相渙三首解釋:
《系尋陽,上崔相渙三首》是唐代李白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邯鄲的四十萬軍隊,同一天敗在了長平。
能回轉命運的筆,或許為一個人的生命帶來轉機。
毛遂不會掉入井中,曾經輔佐過寧殺人的計劃。
虛假之言誤導了公子,沉迷于紡織之中打亂了慈親的心意。
白玉像兩個明亮的月亮一樣,方才知道其中一塊是真的寶石。
謠言如同下了一場虛假的雨,枉然成為陽臺神話。
即使在夢中相隨而去,也不會是襄王傾國的人。
詩意:
這首詩以瑯琊王崔渙的生平事跡為背景,描述了他不幸的遭遇以及他身邊人物的命運。通過描述不同人物的行為和選擇,詩人表達了對人生命運的思考和對眾多人性弱點的揭示。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巧妙地運用對比和修辭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弱點和命運的無常。詩人將邯鄲四十萬軍隊在長平戰役中的失敗與崔渙的境遇進行對比,強調了命運的無常和人生的起伏。詩中提到的毛遂、寧殺人、公子和慈親等人物,都代表了不同的人性弱點和選擇。詩中還運用了雙關、比喻和象征等修辭手法,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和詩意。
這首詩詞以李白獨特的寫作手法,以簡潔有力的語言,表達了對人生命運的思考和對眾多人性弱點的揭示。同時,通過對人物的描寫和對命運的反思,詩人展現了他對于真實和虛幻之間的追求和對于人類命運的關注。整首詩詞意蘊深遠,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