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懷 / 作者:阮籍 |
駕言發魏都,南向望吹臺。
蕭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
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
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復來。
夾林非吾有,朱宮生塵埃。
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
|
|
詠懷解釋: 《詠懷》是魏晉時期詩人阮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駕言發魏都,南向望吹臺。
蕭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
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
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復來。
夾林非吾有,朱宮生塵埃。
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
詩意:
這首詩以懷古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國家的失望之情。詩中以魏都為起點,作者駕言(駕車)向南望去,眺望著吹臺的景色。然后,他提到了蕭管中傳承的美妙音樂,暗示了古代文化的輝煌與悠久。接著,作者憂心忡忡地問道:梁王(指梁武帝)是否還安好?這是對當時政局動蕩、君主安危的擔憂。
詩中繼續描繪了當時社會的冷酷現實。戰士們只能食用粗糲的糟糠之食,而賢者們卻被迫居住在荒涼的地方。歌舞曲未終,秦兵(指東晉的敵人)又再次侵襲而來,暗示了無盡的戰亂和動蕩。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絕望。作者表示自己沒有得到避難的夾林(指處于山林之間的隱居之地),而朱宮(指宮殿)卻被塵埃所覆蓋,象征著社會的衰敗和國家的沉淪。詩的結尾,作者以自己的身體化作土灰,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悲觀態度。
賞析:
《詠懷》是一首充滿憂國憂民情懷的詩詞。通過描繪社會的動蕩和國家的衰敗,作者抒發了對時局的擔憂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之情。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悲苦的現實與輝煌的過去進行對照,從而突顯了時代的轉變和社會的困境。
此詩流露出作者內心深處的無奈和悲涼,表達了他對國家興衰的關切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通過詩詞的表達,詩人向讀者傳達了對社會不公和戰亂的深切反思,呼喚著人們對和平、穩定和社會正義的追求。
《詠懷》雖然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但其意義和價值在今天依然有著深遠的影響。它提醒人們珍惜和平與穩定,關注社會公平與正義,同時也激勵人們積極努力,為實現社會進步和國家繁榮而不斷奮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