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張伯常同年移居郢州 / 作者:司馬光 |
楚江折逶迤,楚山碧參差。
王炊稻粒長,縷切魚腴肥。
羨君盡室行,飄然無所羈。
伐筆營茅茨,種橘為藩籬。
荒陂無四垣,但以荷塘圍。
官雖朝大夫,身世已相遺。
野老坐爭席,林叟談忘歸。
猶嫌沮溺徒,名字為人知。
|
|
送張伯常同年移居郢州解釋:
《送張伯常同年移居郢州》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楚江折逶迤,楚山碧參差。
楚江蜿蜒曲折,楚山青翠參差交錯。
王炊稻粒長,縷切魚腴肥。
王侯家的稻谷長勢良好,魚肉鮮美。
羨君盡室行,飄然無所羈。
羨慕你能夠離開家園,自由自在地行走。
伐筆營茅茨,種橘為藩籬。
用筆修建茅屋,種植橘樹作為籬笆。
荒陂無四垣,但以荷塘圍。
荒涼的池塘沒有圍墻,只有荷塘環繞。
官雖朝大夫,身世已相遺。
雖然擔任官職,但身世已經相對較低。
野老坐爭席,林叟談忘歸。
野老爭相坐在座位上,林中的老人談論著忘卻歸鄉的事情。
猶嫌沮溺徒,名字為人知。
仍然嫌棄平庸的生活,只是名字為人所知。
這首詩詞描繪了楚江和楚山的美景,以及作者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詩中還表達了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然田園生活的向往。通過對比官場和自然的對立,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寧靜和純樸生活的追求。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