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陽三月未有春色 / 作者:司馬光 |
天心均煦嫗,物態異芬芳。
上國花應爛,邊城柳未黃。
清明空改火,元已漫浮觴。
仍說秋寒早,年年八月霜。
|
|
晉陽三月未有春色解釋:
《晉陽三月未有春色》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晉陽城在三月時仍未出現春天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自然界變化的觀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天心均煦嫗,物態異芬芳。
上國花應爛,邊城柳未黃。
清明空改火,元已漫浮觴。
仍說秋寒早,年年八月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晉陽城的景象為背景,通過描繪城市和自然界的狀態,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季節變化的感慨。
首先,詩中提到“天心均煦嫗,物態異芬芳”,意味著天空已經溫暖,但是春天的氣息卻還未到來。這種對春天的期待和渴望,使得整個城市充滿了期待的氛圍。
接著,詩中描述了上國的花已經盛開,而邊城的柳樹卻還未變黃。這種對比描繪了不同地區的季節變化的差異,同時也暗示了晉陽城的春天尚未到來。
詩的后半部分,提到了清明時節,本應燃放煙火,慶祝節日,但是卻沒有人燃放。元旦時,人們應該舉杯暢飲,但是卻漫無目的地浪費酒。這種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光的流逝和人們對節日的冷漠的感慨。
最后兩句“仍說秋寒早,年年八月霜”,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期待和對時間的感慨。作者認為秋天的寒冷來得早,每年八月都有霜降,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晉陽城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季節變化的感慨,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時間的感知和對自然界的觀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