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物 / 作者:司馬光 |
朝看新燕飛,幕聽了規(guī)啼。
尺蠖身藏葉,神龜尾曳泥。
韝鷹何用制,櫪馬不當(dāng)嘶。
自伐憎狙巧,頹然憂木雞。
|
|
感物解釋:
《感物》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司馬光。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對自然界中一些動物的觀察和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朝看新燕飛,幕聽了規(guī)啼。
尺蠖身藏葉,神龜尾曳泥。
韝鷹何用制,櫪馬不當(dāng)嘶。
自伐憎狙巧,頹然憂木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自然界中不同動物的觀察和感受。作者在清晨觀察到新燕飛翔,晚上聽到規(guī)鳥的啼聲,這些景象使他感到愉悅和驚嘆。
接著,詩中提到了尺蠖和神龜。尺蠖是一種非常小的昆蟲,它們能夠隱藏在葉子中,這表明作者對微小生物的觀察和贊嘆。神龜則是一種神秘的動物,它的尾巴拖著泥土,這可能象征著作者對自然界中奇特事物的興趣。
詩中還提到了韝鷹和櫪馬。韝鷹是一種猛禽,它們有很強(qiáng)的獵食能力,但作者認(rèn)為它們并不需要被人類馴服和控制。櫪馬是一種高貴的馬匹,但它們不應(yīng)該被用來作為戰(zhàn)爭的工具。這表達(dá)了作者對自然界中動物自由和本性的尊重。
最后,詩中提到了自伐憎狙巧和頹然憂木雞。這表明作者對那些自夸和炫耀自己聰明才智的人感到厭惡,而對那些默默無聞的普通人感到憂慮和關(guān)切。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界中不同動物的觀察和思考,表達(dá)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人類行為的思考。它呈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界中微小生物、奇特事物和動物本性的贊嘆,以及對虛榮和自夸的批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