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 / 作者:蘇轍 |
掖垣初罷斧斤響,棟宇猶聞松桂香。
江海蹔來俱野客,云霄并直愧華堂。
月明似與人跡遠,風細微聞禁漏長。
諫草未成眠未穩,始知天上極清涼。
|
|
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解釋:
《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掖垣初罷斧斤響,
棟宇猶聞松桂香。
江海蹔來俱野客,
云霄并直愧華堂。
月明似與人跡遠,
風細微聞禁漏長。
諫草未成眠未穩,
始知天上極清涼。
詩意:
這首詩詞寫的是蘇轍在離開朝廷后的感慨和思考。掖垣(指宮殿的圍墻)初罷,斧斤的聲音漸漸停止,但是棟宇之間仍然彌漫著松桂的香氣。江海之間有時會出現一些野外的游人,云霄中有些人直接飛向天空,這讓蘇轍覺得自己在華堂中愧不如他們。明亮的月光似乎與人的痕跡遙遠,微風細細地吹過禁漏的聲音很長。蘇轍在寫詩草時還沒有入眠,心緒未能平靜,才知道天上的清涼是何等的高遠。
賞析:
這首詩詞以凄美的語言描繪了蘇轍離開官場后的心情感受。他離開了政治權力的中心,感覺到宮廷的喧囂已經遠離,宮墻內的斧斤聲也停止了,但依然可以聞到松桂的香氣,這是他對宮廷的回憶。江海之間的游客和飛上云霄的人們象征著自由自在的狀態,與蘇轍在宮堂中的束縛形成鮮明對比,令他愧疚。月亮的明亮和微風的細膩傳達出寧靜和幽靜的氛圍,使蘇轍感受到了天上的清涼和寧靜,這讓他認識到離開政治權力所帶來的內心的平靜與寧靜。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蘇轍離開官場后的內心感受和思考。他在政治權力的束縛下感到壓抑,而自然界的寧靜和自由則成為他心靈的寄托。整首詩詞意境清新,語言簡練,展示了蘇轍的獨特才華和情感表達能力,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對自然、對內心追求的關注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