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遲田舍雜詩九首 / 作者:蘇轍 |
老佛同一源,出山便異流。
少小本好道,意在三神洲。
子房見黃石,愿封小國留。
終老預人事,斷谷為呂憂。
|
|
和遲田舍雜詩九首解釋:
《和遲田舍雜詩九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老佛同一源,出山便異流。
少小本好道,意在三神洲。
子房見黃石,愿封小國留。
終老預人事,斷谷為呂憂。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自己人生經歷和志向的思考。他以寓言的方式,以佛教的概念來比喻自己的人生選擇和追求。詩人認為所有的宗教和哲學思想都源于同一個起點,就像所有的佛教教派都有共同的根源一樣。然而,每個人在選擇自己的道路時會有不同的歸宿和去向。詩人在年少時就對追求道德和真理感興趣,他的意愿是去到一個神奇的地方,尋找更深層的真理和道德境界。他希望像子房一樣,能夠見到黃石(傳說中的仙石),并在那里建立一個小國,以此過上超凡脫俗的生活。然而,詩人最終意識到,無論人們選擇怎樣的道路,最終都無法逃避人生的現實和人世間的瑣事。他感到憂愁和困惑,并用"斷谷為呂憂"這句話來表達對生活困境的擔憂。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寓言的手法,以佛教的思想作為隱喻,表達了蘇轍對人生選擇和追求的思考。詩人通過對道路選擇的描述,展現了自己對道德和真理的追求,并表達了對高尚理想的向往。然而,詩人也意識到,無論選擇怎樣的道路,都無法擺脫人生的現實和瑣碎。這種對現實的認識和對命運的憂慮,使得詩詞充滿了深沉和憂傷的情感。整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思考,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思索。
這首詩詞的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詩人通過對佛教概念的運用,將個人的追求與宇宙的普遍法則相聯系,使詩詞具有了更加普遍的意義。它不僅是蘇轍個人經歷的抒發,也是對人生和宇宙存在的哲學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