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子瞻南溪避世堂 / 作者:蘇轍 |
柱杖行窮徑,圍堂尚有林。
飛禽不驚處,萬竹正當心。
虎嘯風吹籟,霜多蟬病喑。
獸驕従不避,人到記由今。
未暇終身住,聊為半日吟。
青松可絕食,黃葉不須衾。
偶到初迷路,將還始覺深。
堂中有幽士,插髻尚余簪。
|
|
次韻子瞻南溪避世堂解釋:
《次韻子瞻南溪避世堂》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柱杖行窮徑,圍堂尚有林。
我手扶著拐杖,走過僻靜的小徑,周圍的庭院里還有茂密的樹林。
飛禽不驚處,萬竹正當心。
這里的飛鳥無所畏懼,成群的竹子是它們安定的棲息之地。
虎嘯風吹籟,霜多蟬病喑。
遠處傳來虎吼聲,風吹過竹林發出沙沙的聲音,寒霜已經降臨,蟬聲不再,失去了往日的歡快。
獸驕從不避,人到記由今。
野獸從不躲避,人類的到來將成為永久的記憶。
未暇終身住,聊為半日吟。
我無暇長久居住此地,只能抽出半日的時間來吟詠。
青松可絕食,黃葉不須衾。
青松可以作為吾人粗淺的食物,而黃葉并不需要做被褥來遮蓋。
偶到初迷路,將還始覺深。
我偶然來到這里,一開始迷失了方向,才漸漸領悟到這里的深意。
堂中有幽士,插髻尚余簪。
堂中有一位隱居的士人,他的發髻上還插著一支簪子,顯露出他仍然保留著一份雅致。
這首詩詞以描繪南溪避世堂的景象為主題,通過細膩的筆觸和富有意境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幽靜自然環境的喜愛和對人事紛擾的厭倦。他在這個隱居之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寧靜與生機,也感悟到了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同時,詩中還運用了一些動物的形象和自然景物的象征意義,增添了詩意的層次和深度。
通過這首詩詞,讀者可以感受到蘇轍對自然的贊美和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現實世界的疲憊和對隱居生活的向往,體現了作者內心深處對寧靜與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隱士形象為線索,展現了對自然、人生和人與自然關系的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