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孔平仲惠蕉布二絕 / 作者:蘇轍 |
裘葛終年累已輕,薄蕉如霧氣尤清。
應知浣濯衣棱敗,少助晨趨萃蔡聲。
燈籠白葛扇裁紈,身似山僧不似官。
更得雙蕉縫直掇,都人渾作道人看。
|
|
答孔平仲惠蕉布二絕解釋:
這是蘇轍在宋代寫的一首詩詞,題為《答孔平仲惠蕉布二絕》。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裘葛終年累已輕,薄蕉如霧氣尤清。
應知浣濯衣棱敗,少助晨趨萃蔡聲。
燈籠白葛扇裁紈,身似山僧不似官。
更得雙蕉縫直掇,都人渾作道人看。
詩詞的詩意是描述了一個清貧之士的生活情境和心境,以及對社會風氣的批評。
這首詩詞以對答形式寫成,回答了孔平仲惠所寫的兩首蕉布絕句。首先,詩中提到裘葛,指代衣物,表示作者一年四季都穿著簡樸的衣物,輕飄飄如薄蕉葉上的霧氣一般清透。
接著,詩人指出自己清貧的原因,并對社會現象進行了批評。他說,應該知道,他忙于洗滌衣物而無暇輔助晨鐘,暗示自己因為貧困而無法參與官場的事務,與富貴人物不同,他不能隨著晨鐘的聲音去迎合權貴。
在描寫自己清貧的同時,詩人表達了一種高尚的心境。他提到用白色的葛布制作的燈籠和扇子,與山中的僧侶相似,而不是像官員那樣。這表明他更傾向于追求內心的寧靜和道德修養,而非追逐名利。
最后,詩人提到他自己親手縫制的雙層蕉布,強調他的手藝巧妙,并用以自嘲。他認為,居住在都城的人們將他視為道士,而非官員,暗示了他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并不在意。
這首詩詞通過對一個清貧之士的生活描繪,表達了作者的清高情懷和對社會風氣的批評。他將自己與功名利祿相比較,選擇了追求內心的寧靜和道德修養,以此來表達對社會虛榮和功利主義的不屑和批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