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孔武仲三舍人省上 / 作者:蘇轍 |
君不見西都校書宗室叟,東魯高談鼓瑟手。
偶然同我西掖垣,并立曉班分左右。
龍文百斛世無價,〈屬二公。
〉瓦釜枵然但升斗。
諸兄落落不可望,兩季幸肯分余光。
大孔奮飛自南鄉,聯翩群雁相追翔,渠家冠蓋尤堂堂。
|
|
次韻孔武仲三舍人省上解釋:
《次韻孔武仲三舍人省上》是一首宋代蘇轍創作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不見西都校書宗室叟,
東魯高談鼓瑟手。
偶然同我西掖垣,
并立曉班分左右。
龍文百斛世無價,
(屬二公。)
瓦釜枵然但升斗。
諸兄落落不可望,
兩季幸肯分余光。
大孔奮飛自南鄉,
聯翩群雁相追翔,
渠家冠蓋尤堂堂。
詩意:
這首詩詞以描述作者蘇轍與孔武仲三舍人省上的相遇和交流為主題。詩中描繪了一位年長的宗室老人,西都校書的官職使他在政治和文化領域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在東魯地區以高談闊論和熟練的鼓瑟技藝而聞名。蘇轍偶然與這位老人在西掖垣相遇,兩人并肩而立,一同觀賞拂曉時分的景色,彼此交流分享他們的見解。
詩中提到了一種珍貴的文獻,被稱為龍文,價值連城。這是對孔子的稱呼,他的著作被認為是無價之寶。與之相對,瓦釜則是指普通的瓦罐,形成鮮明的對比。詩人通過此比喻表達了對孔子以及他的學說的崇敬之情。
詩的最后幾句描述了渠家(指孔子的后裔)的輝煌和尊崇。孔子的后代在南鄉地區扎根,并且在學術和家族地位上都非常顯赫。他們猶如飛翔的雁群一般聚集在一起,展示出威嚴和輝煌的風貌。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轍與孔子后裔的相遇為線索,通過描繪兩個不同世界的人物,在探討不同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之間的對話和碰撞。詩中的孔子形象象征著儒家文化和傳統,而蘇轍則代表了宋代文人的風貌。
在對孔子及其學說的崇敬中,蘇轍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追求。他借用了龍文和瓦釜的比喻,凸顯了孔子學說的卓越性和無價之寶的地位。通過與孔子后裔的相遇,詩人希望能夠獲得對傳統價值的啟迪和指引。
整首詩以孔子后裔的家族輝煌作為結尾,展示了他們在南鄉地區的顯赫地位。這種描繪既是對孔子后代的贊美,也是對儒家文化的頌揚。通過這樣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對文化傳承的重視。
這首詩詞通過對孔子及其學說的謳歌,展現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崇敬和追求。同時,它也呈現了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之間的對話和交流的重要性。通過對孔子后裔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傳統價值觀的肯定,并希望能夠在傳統與現實之間找到一種和諧的平衡。整首詩以孔子后裔的輝煌形象作為收束,彰顯了儒家文化的影響和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