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游洞 / 作者:蘇轍 |
洞前危徑不容足,洞中明曠坐百人。
蒼崖硉兀起成柱,亂石散列如驚麇。
清溪百丈下無路,水滿沙土如魚鱗。
夜深明月出山頂,下照洞口才及唇。
沉沉深黑若大屋,野老構(gòu)火青如磷。
平明欲出迷上下,洞氣飄亂為橫云。
深山大澤亦有是,野鳥鳴噪孤熊蹲。
三人一去無復見,至今冠蓋長滿門。
|
|
三游洞解釋:
《三游洞》是蘇轍的一首詩,描繪了一個神秘的山洞景象。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洞前危徑不容足,
洞中明曠坐百人。
蒼崖硉兀起成柱,
亂石散列如驚麇。
清溪百丈下無路,
水滿沙土如魚鱗。
夜深明月出山頂,
下照洞口才及唇。
沉沉深黑若大屋,
野老構(gòu)火青如磷。
平明欲出迷上下,
洞氣飄亂為橫云。
深山大澤亦有是,
野鳥鳴噪孤熊蹲。
三人一去無復見,
至今冠蓋長滿門。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洞穴的景象,展示了蒼茫山林中的神秘和荒涼。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詩意:
《三游洞》以蘇轍獨特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奇特的山洞。洞前的道路崎嶇險要,洞內(nèi)寬敞明亮,足以容納百人。蒼崖聳立,石塊散亂如驚麇。洞中有一條清澈的溪流,水流滿滿,沙土如魚鱗。夜深時,明亮的月光從山頂照射下來,只能照到洞口和唇部。洞內(nèi)黑暗而深邃,野老點燃篝火,火焰青綠如磷。清晨時分,欲出洞穴,卻迷失了方向,洞內(nèi)的氣息飄散亂亂,形成橫云的景象。這座深山大澤中,也有野鳥鳴叫,孤熊潛伏。
賞析:
《三游洞》以蘇轍獨特的筆觸,描繪了一個神秘而荒涼的山洞景象,給人一種幽靜、深邃的感覺。洞前的險路和洞中的明亮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洞穴內(nèi)外的不同世界。蒼崖和亂石的描繪,使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荒涼的景象。洞內(nèi)的清溪和水滿的沙土,形成了一種生動的圖景,給人以清新的感覺。夜晚的明月只能照到洞口和唇部,而洞內(nèi)則沉浸在黑暗之中,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給人以神秘的感覺。洞內(nèi)的野老點燃篝火,火焰青綠如磷,增添了一絲神秘的氛圍。詩中出現(xiàn)的橫云和孤熊,更加凸顯了這個山洞的荒涼和幽靜。最后的兩句描述了三人曾經(jīng)來過這里,但如今已無法再見到他們的身影,只有長滿了雜草和灰塵的門戶。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山洞景象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的壯麗和人類的渺小,以及歲月的流轉(zhuǎn)和人生的離別。它以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人事變遷的思考。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人生的無常,同時也引發(fā)對人與自然、人與命運之間關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