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泝潮二首 / 作者:蘇轍 |
潮來海若一長呼,潮去肅條一吸余。
初見千艘委泥土,忽浮萬斛泝空虛。
映山少避曾非久,無勢前行卻自如。
天地尚遭人意料,乘時使氣定粗疏。
|
|
泝潮二首解釋:
《泝潮二首》是蘇轍的作品,蘇轍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泝潮二首
潮來海若一長呼,
潮去肅條一吸余。
初見千艘委泥土,
忽浮萬斛泝空虛。
映山少避曾非久,
無勢前行卻自如。
天地尚遭人意料,
乘時使氣定粗疏。
中文譯文:
當潮水涌來,如同海洋發出一聲長呼,
當潮水退去,留下靜謐的波浪吸吮余音。
初次見到,千艘船只陷入泥土之中,
突然浮現,萬斛貨物憑空升騰。
山巒倒映水面的景象不久前還不存在,
雖然無力前行,但自然而然地行進。
天地之間的變幻仍然出乎人的意料,
適時利用,調節氣息,使之穩定而宏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潮水的漲落和周圍景象的變化。潮水來臨時,如同海洋發出長呼,聲勢浩大;潮水退去后,留下肅靜的波浪吸吮余音。詩人以潮水的漲落比喻人生的起伏和變化,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不可預測性。
詩中提到初次見到的船只陷入泥土中,隨后突然浮現,象征著人事的變遷和世事的起伏。山巒倒映水面的景象也是由于潮水的漲落而產生的,暗示著世事變化的無常性。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天地之間的變幻仍然出乎人的意料,但通過適時利用和調節氣息,可以使事物保持穩定而宏大的格局。這是作者對于人生態度的思考,他認為盡管世事變幻莫測,但通過適時的應對和調整,人們可以在變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保持內心的平穩和氣度。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潮水的漲落和周圍景象的變化,抒發了作者對于人生無常和變化的感慨,以及對于適應變化和保持內心穩定的思考。同時,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和景物描寫,使詩意更加深遠和富有哲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