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泝潮二首 / 作者:蘇轍 |
疋練縈回出海門,黃泥先變碧波渾。
初來似欲傾滄海,正滿真能倒百源。
流卉飛騰竟何在,扁舟睥睨久仍存。
自慚不作山林計,來往終隨夢物奔。
|
|
泝潮二首解釋:
《泝潮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疋練縈回出海門,
黃泥先變碧波渾。
初來似欲傾滄海,
正滿真能倒百源。
流卉飛騰竟何在,
扁舟睥睨久仍存。
自慚不作山林計,
來往終隨夢物奔。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海上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身經歷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詩人通過描繪波濤洶涌的海面和自己在其中的小舟,抒發了自己的無奈和自省之情。
賞析:
詩的開篇寫道“疋練縈回出海門,黃泥先變碧波渾。”這里描繪了船只離開海港的場景。詩人通過運用“疋練”和“黃泥”這些形象的描繪,生動地表現了海水的起伏和變幻。同時,這種景象也象征著詩人的個人經歷,暗示著他的心情起伏和變化。
接下來的兩句“初來似欲傾滄海,正滿真能倒百源。”表達了詩人初到海上時的豪情壯志和對自身才能的自信。他希望能夠借助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改變滄海的潮流和百川的方向。
然而,在后面的兩句中,“流卉飛騰竟何在,扁舟睥睨久仍存。”詩人開始反思自己的所處境地。他感嘆自己的抱負和理想似乎已經失去了方向,而自己的小舟卻依然存在,凝視著周圍的一切。
最后兩句“自慚不作山林計,來往終隨夢物奔。”表達了詩人對自己過去的自責和對未來的迷茫。他自愧不如那些專心從事山林修行的人,而自己的來去行蹤卻像是隨著夢中的物事一樣漫無目的。
整首詩詞通過對海上景象和自身心境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景象與詩人的內心狀態相互呼應,展現了他對自身經歷和處境的獨特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