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八筠州圣祖殿詩 / 作者:蘇轍 |
如日在天,靡國不臨。
筠雖小邦,其有不歆。
東廡西向,誰昔營之。
民昏不知,神以不懷。
|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八筠州圣祖殿詩解釋: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八筠州圣祖殿詩》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如同太陽高懸天空,無國不向往。筠州雖然是小國,但也有無法拒絕的吸引力。東廡朝東,西向朝西,有誰在過去建造了它?人民迷亂無知,神明也感到失望。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小國筠州的景象,以及人民對此國的無知和神明的失望。詩人通過夸張的修辭手法,將筠州比作太陽,表示即使是一個小國,也有其自身的魅力和價值。然而,人們卻不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對于神明的崇拜也缺乏真正的心懷。詩中透露出對于人們無知和粗俗行為的批評,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于社會現象和人民境況的關切。
賞析:
蘇轍作為宋代文學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詩詞以清新自然、意境深遠而著稱。《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八筠州圣祖殿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于人們無知和粗俗行為的不滿和對于神明的失望。詩中采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將一個小國筠州比作太陽,以突出其特殊的魅力。通過對比小國和人民的無知,以及神明的失望,詩人表達了對于社會現象的關切和對于人們精神追求的呼喚。整首詩意蘊含深厚,給人以思考和反思人類行為的空間。
這首詩詞在表達對社會現象的批評的同時,也寄托了詩人對于人們精神境界的期望。詩人希望人們能夠更加重視歷史和文化,以及對于神明的敬畏之心。通過詩歌的力量,蘇轍呼喚人們對于精神追求的關注,以期望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總之,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小國筠州的景象,通過對比人民的無知和神明的失望,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批評和對人們精神境界的期望。詩詞中蘊含深刻的思考和反思,展示了蘇轍批判現實、呼喚精神追求的思想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