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竹軒 / 作者:蘇轍 |
幽軒離紛華,惟有一叢竹。
纖梢起余寒,紫筍散輕馥。
擢干春雨余,挺節秋霜足。
不知歲時改,守此娟娟綠。
上有吟風蟬,空腹未嘗食。
翦伐非所辭,不受塵土辱。
|
|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竹軒解釋: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竹軒》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幽靜的軒舍離開了喧囂的繁華,只有一叢竹子。
細小的枝條上升起余寒,紫色的筍散發著輕盈的芳香。
它抵擋了春雨的洗滌,經受住了秋霜的考驗。
不知道歲月的變遷,它守護著一片娟娟翠綠。
上方有吟唱風聲的蟬兒,空腹卻從未嘗過食物。
砍伐它并不能使其屈服,不受塵土的侮辱。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贊美竹子的情景。竹子作為中國古代文人喜愛的題材之一,被賦予了深刻的意義。詩中的竹軒是一個幽靜的地方,遠離了塵囂繁華的世界。竹子以其高潔的品質和堅韌的生命力,成為一種象征。它在寒冷的時候仍然挺立,即使在歲月的變遷中也保持著青翠的顏色。竹子不僅能經受住外界的考驗,還能保持內心的純凈和高尚。詩人通過描繪竹子的形象,表達了他對堅貞不屈、清雅高潔的品質的贊美。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竹子的美麗和品質。詩人通過對竹子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高尚品質和純凈心靈的向往。在喧囂和浮躁的社會中,竹子成為一種精神寄托,象征著堅持自我、清雅高潔的品質。竹子在季節的更迭中仍然保持著翠綠,展示了它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詩中的竹子也具有抗爭精神,即使遭受砍伐也不屈服于塵土,這暗示了詩人對困境和逆境的堅韌態度。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竹子的喜愛和對高尚品質的追求,展示了蘇轍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對自然的獨到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