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祀高禖二絕 / 作者:蘇轍 |
蕩蕩巍巍堯舜前,一丘惟見柏森然。
后來秦漢何堪數,跋扈飛揚得幾年。
乾德年中初一新,頹垣破瓦委荊榛。
興亡舉墜干戈際,閑暇方知國有人。
|
|
秋祀高禖二絕解釋:
《秋祀高禖二絕》是宋代文學家蘇轍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蕩蕩巍巍堯舜前,
一丘惟見柏森然。
后來秦漢何堪數,
跋扈飛揚得幾年。
乾德年中初一新,
頹垣破瓦委荊榛。
興亡舉墜干戈際,
閑暇方知國有人。
譯文:
崇高的古代帝王堯舜已逝去,
只有一座墳丘上的柏樹還矗立。
后來的秦漢帝王,何能相比,
傲慢自大,短暫的輝煌又有幾年。
乾德年間的初一,新的一年開始,
頹垣破瓦,荒廢的墻垣上長滿了荊棘。
國家的興衰和人們的生死,
只有在閑暇時才能真正體會到。
詩意:
這首詩詞以秋天舉行祭祀的場景為背景,通過對古代帝王與后來的統治者的對比,表達了對時光流轉、興衰更迭的思考。詩人借用堯舜這一古代帝王的象征,表達了對古代帝王的崇敬之情,而后來的秦漢帝王則被批評為傲慢短暫的存在。詩人通過描繪頹廢的景象和長滿荊棘的墻垣,表達了對國家衰敗的感嘆。最后一句“閑暇方知國有人”,則表達了在平靜時期才能真正認識到國家的存在與價值。
賞析:
蘇轍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通過對古代帝王的對比,抒發了對國家興衰的感慨。他通過描繪頹廢的景象,將這種感慨更加鮮明地表達出來。詩中所描繪的一丘孤峭的柏樹象征著堯舜這類偉大的古代帝王,而后文所提到的頹垣破瓦和荊棘則象征著國家的衰敗和動蕩。整首詩詞以簡練精煉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國家興衰和歷史變遷的深刻思考,呈現出一種深沉而凝重的氛圍。通過對歷史的回望和對現實的反思,詩人喚起了讀者對國家和社會的關注,以及對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