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頓起考試徐沂舉人見寄二首 / 作者:蘇轍 |
齊楚諸生儼鞸紳,人人愿得出君門。
銜枚勇銳驚初合,棄甲須臾訝許奔。
細讀未辭燈損目,久留終厭棘為藩。
定應親刈翹中楚,把卷喧呼半夜言。
老年従事忝南京,海內交游尚記名。
怯見廣場心力破,厭看細字眼花生。
新科未暇通三尺,舊曲惟知有六莖。
空憶倚樓秋雨霽,與君看遍洛陽城。
〈前舉與頓同試西京舉人。
〉
|
|
次韻頓起考試徐沂舉人見寄二首解釋:
《次韻頓起考試徐沂舉人見寄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齊楚的諸生們整理好衣裳,個個都希望能進入你的門庭。
佩戴花枝的勇士們勇猛無畏,剛剛相識就放下武器,匆忙前來。
細心研讀書籍,不計較因此損傷了眼睛,長時間停留卻厭倦了荊棘作為屏障。
必然要親自割下中楚地區的藩籬,舉起卷冊高聲呼喊,半夜里的言辭喧囂。
年老從事公務而感到慚愧,在全國范圍內的交往中還保留著名聲。
畏懼面對廣場上的人群,視力已經衰退,厭倦看那些細小的字眼。
新科考試的事情還沒來得及處理,只知道有過六次的失利。
空想著倚在樓上,秋雨過后天空明朗,與你一同游覽洛陽城。
(前次舉薦和頓起同時參加西京舉人考試。)
詩意:
這首詩詞主要描繪了作者蘇轍對考試和學術的回憶和思考。詩中通過對齊楚諸生的描述,表達了人人渴望通過考試進入仕途的愿望。勇士們放下武器,意味著他們放下了戰爭的沖突,追求知識和文化。作者對于讀書的堅持和不畏艱辛的態度予以贊美。然而,他也表達了對長時間學習的厭倦和對官場挫折的失望。最后,作者回憶起與朋友一同游覽洛陽城的美好時光,暗示了對過去友情和美好回憶的懷念。
賞析:
這首詩詞以清新自然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考試和學術的復雜情感,展示了一位士人的內心掙扎和追求。通過對勇士們的描述,詩中呈現出一種追求知識和文化的精神風貌,贊美了讀書的勇敢和堅持。同時,作者也表達了對官場挫折和繁瑣的厭倦,對于過去友情和美好回憶的懷念。整首詩詞通過對考試和學術的描繪,反映了宋代士人的心理狀態和社會現實,具有一定的時代特色。同時,通過對洛陽城的描寫,為詩篇增添了一絲浪漫情懷,使整首詩詞更加生動和富有感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