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績溪二詠 翠眉亭 / 作者:蘇轍 |
誰安雙嶺曲彎彎,眉勢低臨戶牖間。
斜擁千畦鋪淥水,稍分八字放遙山。
愁霏宿雨峰巒濕,笑卷晴云草木閑。
忽憶故鄉銀色界,舉頭千里見蒼顏。
|
|
績溪二詠 翠眉亭解釋:
詩詞:《績溪二詠 翠眉亭》
朝代:宋代
作者:蘇轍
誰安雙嶺曲彎彎,
眉勢低臨戶牖間。
斜擁千畦鋪淥水,
稍分八字放遙山。
愁霏宿雨峰巒濕,
笑卷晴云草木閑。
忽憶故鄉銀色界,
舉頭千里見蒼顏。
中文譯文:
誰將雙嶺修筑成曲線彎彎,
眉峰低垂,俯瞰在窗戶之間。
斜斜地環抱著千畦田地,鋪展在流動的水面上,
稍稍地分割開八個方向,遠遠地放置在山巒之間。
陰沉的雨靄使得山峰和山嶺濕潤,
笑意如卷舒展的晴云,使得草木寧靜閑適。
突然間,我憶起故鄉銀色的界限,
抬頭望去,千里之外可見蒼涼的容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績溪二詠》中的一首,描寫了翠眉亭的景色和詩人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詩中的翠眉亭是位于績溪的一處亭子,亭子周圍是曲線婉轉的雙嶺,使得整個景色充滿了變化和柔美。詩人以眉峰低垂的形容來描繪亭子俯瞰的姿態,給人一種親近自然的感覺。亭子周圍的田地被斜斜地環抱著,與流動的水面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畫面。這片田地稍稍地分割開八個方向,遠遠地散布在山巒之間,給人以廣闊的視野和遠大的想象。
詩人描述了愁霏宿雨濕潤了山峰和山嶺,但也給大自然帶來了一種新的生機。笑意如卷舒展的晴云,使得周圍的草木得以寧靜地生長,整個景色變得安詳而閑適。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忽然間回憶起故鄉銀色的界限,這里可以理解為家鄉的邊界或界限。抬頭望去,千里之外,他可以看到蒼涼的容顏,這里可以理解為遠離家鄉的地方,他在異鄉望著遠方,心中涌起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和對故鄉的思念,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故鄉的熱愛之情。同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意象,使得詩詞具有一定的唯美和意境,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