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張天驥山人郊居 / 作者:蘇轍 |
南山莫將歸,下訪張夫子。
黍稷滿秋風,蓬麻翳鄰里。
君年三十八,三十有歸意。
躬耕奉慈親,未覺鋤櫌鄙。
讀書北窗竹,釀酒南園水。
松菊半成陰,日有幽居喜。
客來時借問,問子何年起,新求西溪石,更筑茆堂址。
但令三歲熟,此計行亦遂。
堂成不出門,清名滿朝市。
|
|
過張天驥山人郊居解釋:
《過張天驥山人郊居》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山莫將歸,下訪張夫子。
黍稷滿秋風,蓬麻翳鄰里。
君年三十八,三十有歸意。
躬耕奉慈親,未覺鋤櫌鄙。
讀書北窗竹,釀酒南園水。
松菊半成陰,日有幽居喜。
客來時借問,問子何年起,
新求西溪石,更筑茆堂址。
但令三歲熟,此計行亦遂。
堂成不出門,清名滿朝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轍拜訪山居隱士張天驥的情景,并展現了蘇轍對清靜寧逸生活的向往。
詩的開篇,南山莫將歸,意味著蘇轍欣賞隱士的生活,暗示他在這個山居中找到了寧靜和滿足感。他下山拜訪張天驥,表達了對他的敬仰和好奇心。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山居的景色和氛圍。黍稷滿秋風,蓬麻翳鄰里,描繪了農作物的豐收和鄰里之間的和睦。這里暗示了張天驥的生活是簡樸而安寧的。
詩中提到蘇轍三十八歲,表示他追求寧靜生活的決心。他將自己的時間用于耕種田地和孝敬父母,沒有覺得這樣的生活卑微或羞恥。
接下來的句子描繪了蘇轍的日常生活。他在北窗邊讀書,靠著南園的水釀造酒。這表達了他對學問的追求和對品味生活的熱愛。
詩的結尾,松菊半成陰,日有幽居喜。這里描繪了山居的景色,松樹和菊花已經開始有了一些陰影,這使得蘇轍更加喜歡他的幽居生活。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轍希望能借客人之口詢問張天驥的起居,以及他的計劃。他希望能在西溪尋找名貴的石頭,再建茅堂,以實現自己的理想生活。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蘇轍拜訪山居隱士、表達對清靜寧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田園生活和學問追求的贊美,展現了蘇轍對簡樸寧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該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蘇轍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對幸福的領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