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王適上元夜二首 / 作者:蘇轍 |
燈光欲凝不驚風,月色初睛若發蒙。
羈客不眠詩未就,游人半醉夜方中。
荒城熠耀相明滅,野水芙蓉亂白紅。
知欲訪僧同寂寂,應憐病懶畏燭燭。
宿雨初干試火城,端居無計伴游行。
厭看門外繁星動,想見僧窗一點明。
老罷逢春無樂事,夢回孤枕有鄉情。
重因佳句思樊口,一紙家書百鎰輕。
|
|
次韻王適上元夜二首解釋:
《次韻王適上元夜二首》是宋代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燈光欲凝不驚風,
月色初睛若發蒙。
羈客不眠詩未就,
游人半醉夜方中。
荒城熠耀相明滅,
野水芙蓉亂白紅。
知欲訪僧同寂寂,
應憐病懶畏燭燭。
宿雨初干試火城,
端居無計伴游行。
厭看門外繁星動,
想見僧窗一點明。
老罷逢春無樂事,
夢回孤枕有鄉情。
重因佳句思樊口,
一紙家書百鎰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元宵佳節的夜晚景象,透露出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緒。
首兩句描繪了燈光初現,月色剛剛露出,給人一種初春的感覺。燈光和月色都是夜晚的元素,通過描寫它們的細微變化,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敏感和贊美。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詩人自己的心境。他作為一位羈客,身處異鄉,夜晚無法入眠,心中的詩意卻未能完全表達出來。游人們則半醉半醒地在夜晚中徘徊。這種對待夜晚的不同態度,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
下面兩句描寫了荒城中燈光的閃爍以及野水中芙蓉花的盛開。荒城的燈火在黑暗中閃爍,給人以明滅不定的感覺。野水中芙蓉花的花瓣呈現混亂的白色和紅色。這些景象通過對比突出了夜晚的美麗與喧囂。
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想要去拜訪僧人的心愿,共同享受寧靜的寂靜。然而,病痛和懶惰使他不愿離開自己的住所,對夜晚的蠟燭產生了畏懼。這表達了詩人對安寧與寧靜的渴望,但又受到現實的限制。
最后兩句描述了詩人在居所附近的城市遙望夜空時的感受。他厭倦了看著門外繁星閃爍的景象,渴望看到僧窗中的一點明亮的光芒。這種對安靜和寧靜的向往,與詩人內心對故鄉的思念相呼應。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夜晚的觀察和感悟,以及對寧靜和歸鄉的向往。通過描繪夜晚的景象和抒發內心情感,詩人展示了對自然和心靈境界的獨特感悟,使讀者在閱讀中體會到詩人的情感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