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歙縣歲寒堂 / 作者:蘇轍 |
檻外甘堂錦繡屏,長松何者擅亭名。
浮花過眼無多日,勁節凌寒盡此生。
暗長茯苓根自大,旋收金粉氣尤清。
長官不用求琴譜,但聽風吹作弄聲。
|
|
歙縣歲寒堂解釋:
《歙縣歲寒堂》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檻外甘堂錦繡屏,
長松何者擅亭名。
浮花過眼無多日,
勁節凌寒盡此生。
暗長茯苓根自大,
旋收金粉氣尤清。
長官不用求琴譜,
但聽風吹作弄聲。
譯文:
在窗外是甘甜而華麗的堂屋,屏風上繡著美麗的圖案。
那一棵高大的松樹,占據了這亭子的美名。
絢爛的花朵只能在眼前飄過,沒有持久的時日,
堅韌的枝節卻能經受住嚴寒,支撐一生。
暗自長成的茯苓根自有壯大的力量,
收拾整齊后的金粉氣息更加純凈。
官員們不需要尋求琴譜,
只需聽風吹過,即可奏出美妙的音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歙縣歲寒堂為背景,描繪了歲寒堂的景色和其中所蘊含的意境。作者通過描寫檻外甘堂錦繡屏和長松樹,展示了歲寒堂的美麗和獨特之處。檻外的甘堂錦繡屏所繡圖案的華麗與松樹的高大使得歲寒堂成為一個亭子中的瑰寶,獨樹一幟。
詩中提到浮花過眼無多日,強調了花朵的短暫,對比之下,長松卻能經受住嚴寒,展示了堅韌的品質。這種意象暗示了作者對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精神的贊美。
暗長茯苓根自大,旋收金粉氣尤清,表達了歲寒堂內的寶貴之物,茯苓根的壯大和金粉的純凈,都是歲寒堂的珍貴之處。
最后兩句中,作者提到長官不需要求琴譜,只需傾聽風聲,這是在表達歲寒堂所散發出的音樂之美。這里的琴譜象征著刻板的規則和束縛,傾聽風聲則是追求自由和自在的表現。這種意象與歲寒堂的自然和諧相得益彰。
總的來說,蘇轍通過描繪歲寒堂的景色和意境,表達了對堅韌不拔精神的贊美,并寄托了對自由和自在的向往。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展現了蘇轍的才華和對自然之美的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