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王薦推官見寄 / 作者:蘇轍 |
可憐衰病孰為媒,私喜鄰邦得俊才。
玉案愧無酬錦繡,木瓜卻用報瓊瑰。
風流似欲傳諸謝,格律猶應學老梅。
始信山川出才士,扁舟新自宛溪來。
〈薦,宣人也。
〉
|
|
次韻王薦推官見寄解釋:
《次韻王薦推官見寄》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可憐衰病孰為媒,
私喜鄰邦得俊才。
玉案愧無酬錦繡,
木瓜卻用報瓊瑰。
風流似欲傳諸謝,
格律猶應學老梅。
始信山川出才士,
扁舟新自宛溪來。
譯文:
可憐的衰病能成為什么媒介,
私下里高興鄰邦得到了杰出的人才。
玉案慚愧沒有回報錦繡之恩,
木瓜卻用來回報瓊瑰之情。
風流之氣似乎要傳遞給眾人,
格律仍然應該學習老梅花的風范。
始終相信山川培養了英才,
扁舟新近從宛溪而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轍寫給王薦推官的回信。詩中表達了對王薦推官在尋找人才方面的成就的欣賞和稱贊,以及自己對其的私下喜悅之情。
詩中第一句“可憐衰病孰為媒”,表達了作者對王薦推官能夠通過困苦和疾病這樣的逆境來尋找人才的敬佩之情。作者認為,王薦推官能夠在逆境中發現和選拔杰出的人才,這是非常可貴的。
接著,詩中提到了玉案和木瓜,這是一種比喻。玉案代表高貴典雅的文職,木瓜則代表樸素平凡的農村。作者認為,玉案無法回報給王薦推官的錦繡之恩,而木瓜卻用來回報王薦推官的瓊瑰之情。這種比喻表達了作者對王薦推官的深深感激之情,以及對王薦推官能夠心懷平凡、報答恩情的品質的贊賞。
接下來的兩句“風流似欲傳諸謝,格律猶應學老梅”,表達了作者對王薦推官的風格和才華的贊美。作者認為,王薦推官的卓越風流之氣應該傳遞給更多的人,而他的格律應該學習老梅花那種堅韌不拔、久經風雨的品質。
最后兩句“始信山川出才士,扁舟新自宛溪來”,表達了作者對山川培養英才的信任和對王薦推官扁舟自宛溪而來的喜悅之情。宛溪是王薦推官的所在地,作者認為從宛溪而來的王薦推官是一位有才華的人,并表達了對他的期待和歡迎之意。
整首詩以寫實和贊美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王薦推官的敬佩、感激和期待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山川培養英才的信任和對優秀人才的推崇。詩中運用了比喻和夸張手法,通過對玉案和木瓜的對比,凸顯了作者對王薦推官的感激和贊賞之情。整體上,這首詩詞蘊含著對人才的珍視與追求,以及對品德和才華并重的價值觀的肯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