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千之侄西歸 / 作者:蘇轍 |
京洛東游歲月深,相逢初喜解微吟,夢中助我生池草,別后同誰飲竹林。
文字承家憐女在,風流似舅慰人心。
便將格律傳諸弟,王謝諸人無古今。
|
|
送千之侄西歸解釋:
《送千之侄西歸》
京洛東游歲月深,
相逢初喜解微吟,
夢中助我生池草,
別后同誰飲竹林。
文字承家憐女在,
風流似舅慰人心。
便將格律傳諸弟,
王謝諸人無古今。
中文譯文:
很久以前,我在京城和洛陽游歷,時光已經過去很久了。
初次相見時,你對我的微弱吟詠感到開心,
在我的夢中,你幫助我生長了池塘邊的草,
分開后,我不知與誰一同在竹林中暢飲。
我的文字傳承了家族的關愛女兒的情懷,
你的風流舉止令人感到像舅舅一樣的安慰。
我將這些格律傳授給我的弟弟們,
這是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沒有的王謝之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文學傳承的重視。
詩人回憶起自己在京城和洛陽的游歷,描述了和千之侄初次相見時的喜悅,感嘆了時光的流逝。在詩人的夢中,千之侄幫助他生長了池塘邊的草,這里可能是借景抒發對千之侄情誼的深厚。分別后,詩人思念千之侄,不知他去了哪里,在竹林中與誰共飲。這種無法預知未來的別離給詩人帶來了一絲憂傷和惆悵。
詩人提到自己的文字傳承了家族對女兒的關愛,這可能是指他的作品中表達了對女性的關懷和尊重。他稱贊千之侄的風流舉止,認為他的行為舉止給人們帶來了舅舅般的慰藉和安慰。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將自己的格律傳授給弟弟們,認為這種傳承是對王謝之禮的繼承。王謝指的是古代的文學家、詩人,這里表示蘇轍的格律傳承在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沒有人能與之相媲美。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轍對親情的思念和對文學傳承的重視,同時也表達了他對千之侄的敬愛和對自己作品的自豪。通過描繪感情和引用歷史典故,詩人傳遞了對家族傳統和文學價值的呼喚和弘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