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蜀公挽詞三首 / 作者:蘇轍 |
能言人盡爾,有立世終稀。
憂國常先眾,謀身亦勇歸。
見奇初或笑,要極未應非。
僅似西山老,終身止食薇。
賦傳長嘯久,書奏镈鐘新。
共嘆文章手,終為禮樂人。
遺風滿臺閣,好語落簪紳。
欲取褒雄比,終非骨鯁臣。
劍外東來日,城西卻住年。
高齋留寓宿,旅食正蕭然。
語愜聞投石,詩新看涌泉。
清樽寄苦淚,一灑葉墳前。
|
|
范蜀公挽詞三首解釋:
范蜀公挽詞三首
能言人盡爾,
有立世終稀。
憂國常先眾,
謀身亦勇歸。
見奇初或笑,
要極未應非。
僅似西山老,
終身止食薇。
賦傳長嘯久,
書奏镈鐘新。
共嘆文章手,
終為禮樂人。
遺風滿臺閣,
好語落簪紳。
欲取褒雄比,
終非骨鯁臣。
劍外東來日,
城西卻住年。
高齋留寓宿,
旅食正蕭然。
語愜聞投石,
詩新看涌泉。
清樽寄苦淚,
一灑葉墳前。
《范蜀公挽詞三首》是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蘇轍是宋代文學家、政治家,被尊稱為范蜀公。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自己的人生和事業的思考,展現出他的忠誠、堅毅和對文學的熱愛。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能言人盡爾,
有立世終稀。
憂國常先眾,
謀身亦勇歸。
見奇初或笑,
要極未應非。
僅似西山老,
終身止食薇。
賦傳長嘯久,
書奏镈鐘新。
共嘆文章手,
終為禮樂人。
遺風滿臺閣,
好語落簪紳。
欲取褒雄比,
終非骨鯁臣。
劍外東來日,
城西卻住年。
高齋留寓宿,
旅食正蕭然。
語愜聞投石,
詩新看涌泉。
清樽寄苦淚,
一灑葉墳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轍對自身經歷和人生觀的反思為主題,通過對人生和事業的思考,表達了他對忠誠、堅毅和文學的熱愛。
詩的前四句表達了蘇轍的堅持和努力,他說自己能言善辯,但為了立身立世卻很稀有。他常常為國家的憂患先行,為個人的理想奮勇前行。
接下來的幾句表達了蘇轍對人生的感悟。他說有時候當他看到一些奇特的事物時,或許會笑一笑,但他的追求卻從未停止。他比喻自己像西山上的老人一樣,一生都在苦苦尋求理想,不停地追求。
接下來的幾句表達了蘇轍對文學的熱愛和對自己的評價。蘇轍說他的賦作被傳頌已久,他的文章和書奏都新穎獨特。他共同感嘆文學的力量,最終成為了禮樂的人。
最后幾句表達了蘇轍對自己的期望和對未來的思考。他說他的風采和才華將長久留存,他的言辭將在臺閣中流傳,他的好話將傳揚到朝廷和士人之間。他渴望被與著名的范蠡、項羽相比較,但他明白自己并不是一個雄杰之才。盡管如此,他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雖然身處異鄉,但他仍然堅守高齋,過著簡樸的生活。
最后的幾句表達了蘇轍對自己文學創作的態度。他說他喜歡用簡潔的言辭表達自己的思想,他的詩作嶄新,像涌泉一樣清新。他用清樽中的苦澀淚水灑在自己先人的墳前,表達了他對過去的回憶和懷念。
整首詩詞展現了蘇轍堅定的個人信念和對文學的熱愛。他以自己的經歷為基礎,表達了對忠誠和堅持的追求,同時反思了自己的成就和不足。這首詩詞具有深厚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表達,是蘇轍文學創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