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伯和仲純挽詞二首 / 作者:蘇轍 |
之人雖蚤病,對客每清言。
不信疾為累,要稱學有原。
籧篨視名器,果蓏指乾坤。
長短何須問,傳家已抱孫。
仲氏氣無前,為文思涌泉。
飄然落筆地,時出疾邪篇。
杶干要經雪,驊騮行著鞭。
凄涼悲故客,不及見華顛。
|
|
歐陽伯和仲純挽詞二首解釋:
《歐陽伯和仲純挽詞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之人雖蚤病,對客每清言。
不信疾為累,要稱學有原。
籧篨視名器,果蓏指乾坤。
長短何須問,傳家已抱孫。
仲氏氣無前,為文思涌泉。
飄然落筆地,時出疾邪篇。
杶干要經雪,驊騮行著鞭。
凄涼悲故客,不及見華顛。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兩位名士歐陽伯和仲純之人的情景和境遇。詩人蘇轍稱贊他們雖然生病早,但對待客人總是言辭清雅。他們不相信疾病會給他們帶來負累,相反,他們堅持認為學問是根本。他們認真觀察名士的品德和才能,心中有著超越塵世的志向。他們不問長短的壽命,因為他們已經有了傳宗接代的后代。
仲純沒有前人的氣質和風范,但他的文思卻像涌泉一般源源不斷。他的筆飄然自然地落在紙上,時時創作出真正有內涵的詩篇。他們的才情就像杶樹的干枝,必須經歷嚴寒的雪霜考驗,他們的行程就像驊騮馬踏實前行一樣。他們悲嘆自己的凄涼命運,無法去見到華顛,即指高潔的品德和高尚的境界。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歐陽伯和仲純的描寫展示了他們的品質和追求。詩人蘇轍贊揚了他們的清雅言辭和堅守學問的態度,將他們視為有著卓越才情的人物。他們心懷遠大的志向,超越了塵世的瑣碎。詩人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比喻,如杶樹經歷雪霜考驗、驊騮馬穩健前行,來表達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和不畏艱辛的行動。
整首詩詞給人一種淳樸自然、清新脫俗的感覺,通過描繪歐陽伯和仲純的形象,表達了對高尚品德和追求的贊美。這首詩詞還體現了宋代文人的特點,注重品德修養和學問的追求,以及對理想境界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