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韓康公歸許州 / 作者:蘇轍 |
功成不愿居,身退有余勇。
心安里閭適,望益縉紳重。
朝為北闕辭,莫犯南河凍。
人知疏公達,王命顯父送。
百壺山泉溢,千兩春雷動。
旋聞二季賢,繼以一章控。
詔書未云可,廷論已爭竦。
茲行迫寒食,歸及掃先壟。
萬人擁道看,一子腰金従。
爾曹勿驚嗟,令德勸勤種。
|
|
送韓康公歸許州解釋:
《送韓康公歸許州》是宋代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功成不愿居,身退有余勇。
心安里閭適,望益縉紳重。
朝為北闕辭,莫犯南河凍。
人知疏公達,王命顯父送。
百壺山泉溢,千兩春雷動。
旋聞二季賢,繼以一章控。
詔書未云可,廷論已爭竦。
茲行迫寒食,歸及掃先壟。
萬人擁道看,一子腰金従。
爾曹勿驚嗟,令德勸勤種。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送韓康公回許州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韓康公的贊美和祝福。韓康公已經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卻不愿意留在權勢之中,選擇了退隱。他的退隱并不表示軟弱,而是因為內心富有勇氣和決心。他心靈深處平靜安寧,同時也希望能對社會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詩中提到韓康公辭別北闕(指朝廷),不愿被南河的冰封所阻礙。人們都知道韓康公是一位能干的官員,他的才干得到了國王的賞識和父親的送別。詩中還描繪了山泉溢流和春雷的聲響,寓意著韓康公的聲望和威望。詩人聽聞了韓康公的風采,又接連聽說了其他有才德的人物,他們繼承了前人的遺志,為社會做出了貢獻。
雖然韓康公還沒有得到國王的詔書,但朝廷已經充滿了對他的爭議和贊許。此時正值寒食節,詩人匆忙趕回家中,一邊回到故鄉一邊清理農田。成千上萬的人站在道路兩旁觀看,其中有一位年輕的子弟佩戴著金飾跟隨韓康公。詩人告誡大家不要驚訝,而是要用韓康公的道德激勵大家勤奮耕種。
賞析:
這首詩詞以送別的方式表達了對韓康公的贊美和祝福,同時也展現了詩人蘇轍對退隱和仕途的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寓意,通過山泉溢流、春雷聲等形象描繪,突出了韓康公的卓越才干和聲望。整首詩詞情感平和,語言簡練,表達了作者對韓康公追求內心寧靜和對社會貢獻的贊賞。同時,詩中也蘊含了對勤奮努力的呼喚和期盼。這首詩詞在宋代文人的創作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現了儒家思想中追求道的理念和對士人品德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