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鴻草堂圖 / 作者:蘇轍 |
昔為大室游,盧巖在東麓。
直上登封壇,一夜繭生足。
徑歸不復(fù)往,巒壑空在目。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幅。
一處一盧生,裘褐蔭喬木。
方為世外人,行止何須錄。
百年入篋笥,犬馬同一束。
嗟予縛世累,歸來有茅屋。
江干百畝田,清泉映修竹。
尚將逃姓名,豈復(fù)上圖軸。
|
|
盧鴻草堂圖解釋:
《盧鴻草堂圖》是蘇轍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他游歷過程中所見所感,并表達(dá)了對世俗瑣事的超脫和對自然清靜之境的向往。
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
昔為大室游,盧巖在東麓。
往昔曾在大室游,盧巖在東山麓。
直上登封壇,一夜繭生足。
直往登封壇,一夜之間繭生足。
徑歸不復(fù)往,巒壑空在目。
返回徑路不再前往,巒山峽谷依然映入眼簾。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幅。
誰能知曉十足的心志,展開卷軸也無法填滿。
一處一盧生,裘褐蔭喬木。
一處一座盧鴻的草堂,裘褐色的帷幕遮蔭著高大的樹木。
方為世外人,行止何須錄。
才是真正的隱居之人,行為舉止又何需被記錄。
百年入篋笥,犬馬同一束。
百年來都裝進(jìn)篋笥,犬馬也同屬一束。
嗟予縛世累,歸來有茅屋。
唉,我受世俗之累所困,歸來卻有了茅草覆蓋的房屋。
江干百畝田,清泉映修竹。
江邊擁有百畝田地,清泉倒映修竹。
尚將逃姓名,豈復(fù)上圖軸。
還要逃避名譽,豈能再上繪圖之軸。
這首詩詞表達(dá)了蘇轍對世俗生活的厭倦和追求自由、清靜的心態(tài)。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描述了過去在大城市游歷的經(jīng)歷,然后回到了東山麓的盧巖,表示不再追逐名利,眼前的山川景色仍然如故。他用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dá)了對清靜、自由、自然的向往。詩中提到的草堂、裘褐、修竹等元素,都象征著隱居、質(zhì)樸、寧靜的生活方式。最后兩句表達(dá)了蘇轍對世俗紛擾的厭倦,他希望能夠逃避名利的紛爭,過上寧靜自在的生活。整首詩表現(xiàn)了蘇轍對世俗的厭倦和對自然的向往,體現(xiàn)了他對隱逸生活的追求和對人生境界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