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子瞻記歲莫鄉俗三首其一饋歲 / 作者:蘇轍 |
周公制鄉禮,無有相通佐。
鼎肉送子思,烝豚出陽貨。
交親隨高低,豈問小與大。
自從此禮衰,伏臘有饑臥。
鄉人慕古俗,酬酢等四坐。
東鄰遺西舍,迭出如蟻磨。
寧我不飲食,無爾相咎過。
相從慶新春,顏色買愉和。
|
|
次韻子瞻記歲莫鄉俗三首其一饋歲解釋:
《次韻子瞻記歲莫鄉俗三首其一饋歲》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周公制定了鄉村的禮儀,沒有一種禮儀是相通輔佐的。鼎里的肉送給孩子時讓我思考,貢獻的豬肉成為陽貨。交往的親戚朋友看重地位的高低,豈會關心大小之分。自從這種禮儀衰落以后,伏臘時節就有人饑餓躺臥。鄉人們向往古代的鄉俗,回報款待等分四坐。東鄰西舍互相招待,不斷出入如同螞蟻磨礪。寧愿我不吃喝,也不愿你因此責怪我。相互慶祝新春,臉上洋溢著快樂和喜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周公制定鄉村禮儀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古代鄉俗的思念和對現實鄉人俗俗的不滿。詩中描繪了鄉村中人們相互交往時所關注的地位和等級,并以送鼎肉和饋歲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禮儀衰落和食物匱乏的憂慮。在鄉人們對古代鄉俗的向往中,作者表達了對現實生活中瑣碎俗務的厭倦,以及對親朋好友之間真摯情感的渴望。
詩中的對比手法突出了古代鄉村禮儀的莊重和現實鄉俗的浮躁。作者通過描述東鄰西舍的熱鬧場景,如螞蟻般的進出,以及相互慶祝新春的喜悅氛圍,表達了對純真友情和真誠情感的向往。詩中的意境轉換和情感表達較為細膩,通過對古代鄉俗和現實鄉俗的對比,抒發了作者對純樸和真摯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對古代鄉俗的思念和對現實鄉俗的不滿為主題,通過對禮儀和食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真摯友情和純樸生活的向往,并通過對比手法突出了古代鄉村禮儀和現實鄉俗的差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