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 / 作者:蘇轍 |
曲如山下藤,脆若溪上葦。
春風一張王,秋霜死則已。
胡為南澗中,辛勤種柏子。
上枝撓云霓,下根絞石齒。
伐之為梁棟,歲月良晚矣。
白首閱時人,君看柱下史。
|
|
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解釋:
詩詞:《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柏》
朝代:宋代
作者:蘇轍
曲如山下藤,脆若溪上葦。
春風一張王,秋霜死則已。
胡為南澗中,辛勤種柏子。
上枝撓云霓,下根絞石齒。
伐之為梁棟,歲月良晚矣。
白首閱時人,君看柱下史。
中文譯文:
柏樹曲如山下的藤蔓,但它的枝干卻脆弱如同溪水中的蘆葦。
春風吹來,它會展開生機,而秋霜降臨時,它也會凋零。
為什么要在南澗中辛勤地種植柏樹呢?
它的上枝擾動著云霓,下根纏繞著堅硬的石齒。
將它砍伐用來做梁柱,歲月已經漸漸晚了。
白發之下,閱讀著時代的人們,君可看到作為歷史見證的榆槐竹柱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柏樹為主題,表達了柏樹的生命力和堅韌不拔的品質。作者通過描寫柏樹的形態和特點,借以抒發自己對生命和歷史的思考。
首先,詩中描述了柏樹的特點。作者以山下的藤蔓和溪水中的蘆葦作比,將柏樹的曲線和枝干的脆弱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這種對比使得讀者對柏樹的形態有了直觀的感受,也為后文的賦意奠定了基礎。
接著,詩人以春風和秋霜來表達柏樹的生命狀態。春風吹來時,柏樹會展開生機,而秋霜到來時,柏樹則會凋零。這種生命的起伏變化,象征著人生的興衰和時光的流轉。無論是柏樹還是人,都要面對生命的起伏和不可避免的死亡。
然后,詩人提出了一個問題:“胡為南澗中,辛勤種柏子。”作者質疑在南澗這個地方為什么要辛勤地種植柏樹。這里的南澗可能指的是具體的地名,也可以理解為人世間的某個邊緣地帶。無論是在何處,種植柏樹都需要辛勤的努力和耐心等待。
最后,詩人通過描述柏樹的用途,表達了對歲月流轉和歷史變遷的思考。柏樹的上枝撓云霓,下根絞石齒,意味著它的生命力和堅固性。然而,當它被砍伐用來做梁柱時,也意味著歲月已經漸漸晚了。白發之下,閱讀著時代的人們,君可看到作為歷史見證的榆槐竹柱嗎?這里,作者以白發的形態暗示了年老的自己,通過閱讀時代的人們在柏樹上留下的歷史見證,反思了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同時,他也呼應了詩題中的“獄中榆槐竹”,將自己置身于困境之中,借柏樹的形象寄托了自身的心境和情感。
整首詩以柏樹為象征,通過描繪柏樹的形態、表達其生命力和堅韌的品質,寄托了對生命和歷史的思考。作者通過柏樹的比喻,表達了人生的起伏和不可避免的死亡,以及歲月流轉和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的柏樹也成為了一種象征,代表著歷史的見證和人生的堅韌。整首詩意深遠,給人以思索和啟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