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孔武仲金陵九詠其三鳳凰臺 / 作者:蘇轍 |
鳳鳥久不至,斯臺空復高。
何年種梧竹,特地翦蓬蒿。
白水來無際,青山轉幾遭。
南游且未返,江海共滔滔。
|
|
和孔武仲金陵九詠其三鳳凰臺解釋:
《和孔武仲金陵九詠其三鳳凰臺》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鳳鳥久不至,斯臺空復高。
何年種梧竹,特地翦蓬蒿。
白水來無際,青山轉幾遭。
南游且未返,江海共滔滔。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鳳凰臺的景象,表現了蘇轍對鳳凰的思念之情。鳳鳥已經很久沒有到達鳳凰臺,臺上空空蕩蕩的。詩人問道:何時種下了梧竹,特地剪去了蓬蒿?白水一直流淌,沒有盡頭;青山一次次轉折,多少次遭受變遷。詩人目前正在南方游歷而尚未歸來,江海的波濤聲與他一同涌動。
賞析:
這首詩詞以鳳凰臺為背景,通過對鳳凰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鳳凰象征著吉祥和美好,它的缺席使得鳳凰臺顯得空寂而高遠。詩中的梧竹和蓬蒿是對鳳凰的依戀和期盼,意味著詩人渴望鳳凰的歸來,希望故鄉能夠恢復繁榮興旺的景象。
詩中的白水和青山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表達了詩人對時光荏苒和事物變遷的感慨。白水的無際和青山的轉折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世事的變幻,詩人在此感嘆時光的飛逝和人事的更迭。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目前正在南方旅行,江海的波濤聲與他一同涌動,表現了詩人豪情壯志和對未來的向往。整首詩以鳳凰臺為線索,通過對鳳凰和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未來的期盼。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鳳凰臺的景色和詩人的內心情感,通過鳳凰的缺席、梧竹和蓬蒿的種植、白水和青山的變遷以及江海的波濤聲,展現了詩人對家鄉和未來的思考和暢想,具有深遠的意境和情感寄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