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其二竹軒 / 作者:蘇轍 |
幽軒離紛華,惟有一叢竹。
纖梢起余寒,紫筍散輕馥。
擢干春雨余,挺節秋霜足。
不知歲時改,守此娟娟綠。
上有吟風蟬,空腹未嘗食。
翦伐非所辭,不受塵土辱。
|
|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其二竹軒解釋: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其二竹軒》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幽軒離紛華,惟有一叢竹。
纖梢起余寒,紫筍散輕馥。
擢干春雨余,挺節秋霜足。
不知歲時改,守此娟娟綠。
上有吟風蟬,空腹未嘗食。
翦伐非所辭,不受塵土辱。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寧靜的畫面,描述了蘇轍在離開繁華喧囂的地方來到一座官舍的竹軒中的情景。詩人認為這里的竹子是唯一的清幽之處。竹子細嫩的枝條上還殘留著一些寒氣,紫色的嫩筍散發出淡淡的芳香。竹子經歷了春雨的滋潤和秋霜的洗禮,仍然挺拔而有力。無論歲月如何改變,這片娟娟綠色始終保持不變。在竹軒的上方,有一只吟唱著風的知了,它空腹而不食。詩人表示,他愿意為了保護這片竹林而不辭勞苦,不受塵土的辱罵。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竹子的喜愛和贊美之情。竹子作為中國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常被賦予高潔、堅韌和清雅的品質,代表了詩人內心追求的理想境界。詩人通過對竹子的描寫,表達了對繁華世界的遠離和對寧靜、自然之美的向往。他將竹子與歲月的更迭相對照,強調了竹子的恒久不變,傳達了對于持久和堅守的謳歌。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愿意為了保護這片竹林而付出努力,堅守自己的信念,不受外界誘惑和擾亂。整首詩情感平和而深沉,通過對竹子的描寫表達了對寧靜和純粹的向往,以及對追求內心真實和堅定的人格的追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