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其七會景亭 / 作者:蘇轍 |
亭高眾山下,勝勢不自收。
岡巒向眼盡,風籟與耳謀。
鳶飛半嶺息,云起當空游。
視身如乘風,超然忘百憂。
暮歸室中居,唯見窗戶幽。
視聽隨物變,恍誰識其由。
|
|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其七會景亭解釋: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其七會景亭》是宋代蘇轍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亭臺高聳于眾山之下,勝景之勢不可收拾。連綿的山岡在眼前延綿不絕,風的聲音與耳相謀。一只鳶鳥飛過半山的嶺,云在天空中翻騰自由。我以身體如同乘風而行,超然忘卻百種憂愁。黃昏歸至室中居住,只見窗戶幽深。視聽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仿佛誰能理解其中的原由。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轍在鮮于子駿益昌官舍會景亭時的景象和感受。亭臺高聳于群山之下,展示出壯麗的景色,山岡連綿起伏,風聲在耳邊縈繞。鳶鳥在半山的嶺上飛翔,云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漂浮。蘇轍以自身如同乘風飛行,超然忘卻煩惱和憂慮。黃昏時分回到屋中,只能看到幽深的窗戶。他感受到視聽與周圍環境的變化,卻不知曉其中的原因。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轍的真實感受和情感描寫為主,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寧靜與超脫。亭臺高聳于山下,展示了壯麗的景色,突顯了自然的偉大與壯美。山岡連綿不絕,風聲在耳邊回蕩,給人以寬廣和自由的感覺。鳶鳥飛翔,云在天空中游走,使人聯想到自然界的變幻和流動。而蘇轍以身體如同乘風,心靈超然,忘卻了百種憂愁,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
然而,黃昏時分回到室中,蘇轍只能看到幽深的窗戶,視聽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他對這種變化的原因感到困惑。這表達了作者對于世事變化的無奈和對于人生真相的追尋。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展示了蘇轍內心的寧靜與超然,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追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