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修撰義問挽詞二首 / 作者:蘇轍 |
家風臺柏老,遺直故依然。
節見南遷後,神凝未瞑前。
臨民舊有法,訓子適成篇。
九轉今猶在,參同豈妄傳。
|
|
唐修撰義問挽詞二首解釋:
《唐修撰義問挽詞二首》是蘇轍所作的一首詩詞。蘇轍是宋代文學家、政治家,他在這首詩詞中表達了對家族教育傳統的贊揚和對傳承家風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家風臺柏老,遺直故依然。
節見南遷后,神凝未瞑前。
臨民舊有法,訓子適成篇。
九轉今猶在,參同豈妄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家風為主題,表達了蘇轍對家族傳統的敬仰和繼承的決心。首句“家風臺柏老,遺直故依然”,描述了家族的風范和堅定不移的傳承。家族就像一棵古老的柏樹,代代相傳,永不衰老。第二句“節見南遷后,神凝未瞑前”暗示了蘇轍自己的經歷。他在南方遷居后,仍然保持著家族的優良傳統,并且心神不散,未曾放松。
下半首詩詞著重描述了家族的家訓和對后代的教育。第三句“臨民舊有法,訓子適成篇”表明蘇轍繼承了家族的傳統家法,并將其教導給子孫后代。他將家訓寫成文章,以期子孫能夠學習和遵守。最后兩句“九轉今猶在,參同豈妄傳”強調了傳承的重要性。家族的家風已經通過九代的傳承得以延續,而蘇轍希望后人也能夠參與其中,將這份家風傳承下去,不容置疑。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家族傳統和家風的珍視和贊美,展現了蘇轍對家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它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對家族傳統的重視和對子孫教育的思考。這首詩詞鼓勵人們傳承家族的優良傳統,注重家風的培養和傳承,體現了儒家文化中家族觀念的價值和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