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修撰義問挽詞二首 / 作者:蘇轍 |
我返南荒日,君臨舊許初。
笑談寬老病,旌旆擁茅廬。
酒盞開雖數,溪堂到尚疏。
誰言生死隔,近在浹旬余。
|
|
唐修撰義問挽詞二首解釋:
《唐修撰義問挽詞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返南荒日,君臨舊許初。
笑談寬老病,旌旆擁茅廬。
酒盞開雖數,溪堂到尚疏。
誰言生死隔,近在浹旬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蘇轍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人生和境遇的思考。
詩的開頭,"我返南荒日,君臨舊許初",詩人表示自己在南方荒野度日,而朋友卻在舊時的居所開始新的生活。這里的"南荒"可能指的是邊遠地方,而"舊許"則是指朋友曾經的居住地。
接下來的兩句"笑談寬老病,旌旆擁茅廬",描繪了朋友的情況。朋友寬容地笑談著自己的年老和生病,旌旆擁茅廬則意味著他在茅廬之中享有尊榮和權勢。這里的茅廬是指簡陋的住所,旌旆則是指旗幟和儀仗,暗示朋友在這個簡陋的環境中仍然保持著威望和尊貴。
下一句"酒盞開雖數,溪堂到尚疏",描述了與朋友相聚的情景。酒盞開滿了,意味著友誼的盛情。而"溪堂到尚疏"則表示詩人到達朋友的溪堂時,朋友的家人還沒有完全迎接他。這里的"溪堂"指的是朋友的住所。
最后一句"誰言生死隔,近在浹旬余",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堅信。盡管身處不同的地方,詩人相信生死并不能阻隔真摯的友誼。"浹旬"是古代時間單位,表示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里的"近在浹旬余"表示朋友與詩人的距離并不遙遠。
整首詩詞通過表達對友情的思念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示了蘇轍細膩的情感和對人情世故的洞察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