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子瞻雨中督役夜宿水陸寺詩二首 / 作者:蘇轍 |
云氣連山雨瀉盆,莫投僧舍欲關門。
暫時灑掃寬行役,終夕崎嶇入夢魂。
煩熱暗消秋簟冷,烝濡未解夜燈昏。
二年游宦多勞苦,何日相従得細論。
野寺蕭條厭客喧,雨披修竹亂紛然。
已因無食聊従仕,深悟勞生不問禪。
未至莫憂明日事,偷閑且就此宵眠。
天明歸去芒鞋滑,雖有藤輿懶上肩。
|
|
次韻子瞻雨中督役夜宿水陸寺詩二首解釋:
《次韻子瞻雨中督役夜宿水陸寺詩二首》是宋代詩人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云氣連山雨瀉盆,
莫投僧舍欲關門。
暫時灑掃寬行役,
終夕崎嶇入夢魂。
煩熱暗消秋簟冷,
烝濡未解夜燈昏。
二年游宦多勞苦,
何日相従得細論。
野寺蕭條厭客喧,
雨披修竹亂紛然。
已因無食聊従仕,
深悟勞生不問禪。
未至莫憂明日事,
偷閑且就此宵眠。
天明歸去芒鞋滑,
雖有藤輿懶上肩。
以下是對每一句的解析和賞析:
云氣連山雨瀉盆,
這句描述了連綿不斷的云氣和傾盆大雨,形容了雨水的浩大和磅礴。這也可以象征作者內心的激蕩和紛亂。
莫投僧舍欲關門。
這句話提到了僧舍要關門,暗示著夜深了,外面的人應該回家休息。這句話可能是作者在夜晚尋找住處時對自己說的。
暫時灑掃寬行役,
終夕崎嶇入夢魂。
這兩句表達了作者行路勞頓的情景,暫時在寺廟里歇息,但內心仍然疲憊不堪,入眠時也無法得到真正的寧靜。
煩熱暗消秋簟冷,
烝濡未解夜燈昏。
這兩句描繪了夜晚的情景,煩熱的天氣已經消退,秋涼漸至,卻無法解除作者內心的煩惱。夜燈昏暗,意味著室內的光線昏暗,增加了安靜和孤寂的氛圍。
二年游宦多勞苦,
何日相従得細論。
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在輾轉游歷、官場奔波兩年之久的艱辛和勞累。作者渴望能夠與志同道合的人相聚,共同探討人生的細節和哲學問題。
野寺蕭條厭客喧,
雨披修竹亂紛然。
這兩句描繪了雨中的野寺景象,寺院空曠冷清,作者對喧囂與紛擾感到厭倦。雨水打在修竹上,造成了混亂的聲響,進一步強調了寧靜和孤寂的對比。
已因無食聊従仕,
深悟勞生不問禪。
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而不得不從事官僚工作。作者深刻領悟到,艱辛的生活使人無暇顧及禪修和思考人生的意義。
未至莫憂明日事,
偷閑且就此宵眠。
這兩句表達了對未來的事情不要過分擔憂,暫時享受眠息的意境。作者告誡自己不要過于擔心明天的事情,應該抓住眼前的寧靜時光,放松心情,享受夜晚的安眠。
天明歸去芒鞋滑,
雖有藤輿懶上肩。
這兩句描述了天亮后離開寺廟歸程的情景。由于路面濕滑,作者的芒鞋容易滑倒,而藤輿(一種簡陋的交通工具)雖然可用,但作者卻懶得搭乘,表示他對歸途的漫長勞頓已經感到疲憊。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雨夜中的景象和表達作者內心的感受,展現了辛勞勞累、渴望寧靜和思考人生的情感。作者在行程中找到了一處寺廟作為暫時的棲息之地,但他的內心仍然不安和疲憊,沒有找到真正的寧靜。詩中透露出對游宦生活的厭倦,對禪修思想的思考,以及對與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探討人生哲學的渴望。整體上,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