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一奚君 / 作者:蘇轍 |
奚君五畝宅,封戶一成田。
故壘開都邑,遺民雜漢編。
不知臣仆賤,漫喜殺生權。
燕俗嗟猶在,婚姻未許連。
|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一奚君解釋: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一奚君》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奚君五畝宅,
封戶一成田。
故壘開都邑,
遺民雜漢編。
不知臣仆賤,
漫喜殺生權。
燕俗嗟猶在,
婚姻未許連。
譯文:
奚君擁有五畝的宅基地,
被封授了一片田地。
故壘開放了都邑,
遺民們混雜在漢人編制之中。
不知道臣仆的身份卑微,
滿心喜悅地享受著殺生的權力。
燕人的風俗仍然嘆息著,
婚姻仍未被允許連接起來。
詩意:
這首詩以奚君作為形象,揭示了北方邊疆地區的一些現實問題和人情冷暖。奚君是一個普通的邊疆官員,他只有五畝宅基地和一片田地,處于社會的底層。然而,他心中沒有自卑感,反而對擁有殺生權力感到滿足和喜悅。這反映了當時北方邊疆地區戰亂頻繁、生活艱辛的現實,人們為了生存和權力可能會犧牲道德和人倫關系。
詩中提到的故壘開放了都邑,指的是邊境地區的城池被開放,遺民們與漢人混居在一起。這種混雜的局面暗示了北方邊疆的復雜情況,人們的身份和文化交融在一起。燕俗嗟猶在,婚姻未許連,表達了北方地區的風俗仍然存在,并且不同族群之間的婚姻尚未得到允許和實現。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奚君這個形象,展現了邊疆地區的社會現實和人性的復雜。作者蘇轍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邊疆人民的生活處境以及他們在矛盾與掙扎中的心態。奚君只有微薄的財產,卻對殺生權力感到喜悅,這種現象既反映了當時北方邊疆的殘酷環境,也道出了人性的復雜性。
詩中所提到的故壘開放和燕俗未許連,揭示了社會的多元和邊疆地區的文化交融。這些細節反映了宋代邊疆地區的特殊情況,同時也對社會的多樣性和文化的混雜提出了思考。蘇轍通過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刻畫了北方邊疆的生活,展示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