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三傳經臺 / 作者:蘇轍 |
輪扁不能令子巧,老聃雖智若為傳。
遺經尚在臺如故,弟子今無似喜賢。
|
|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三傳經臺解釋:
這首詩詞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三傳經臺》。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輪扁不能令子巧,
老聃雖智若為傳。
遺經尚在臺如故,
弟子今無似喜賢。
詩意:
這首詩詞主要表達了作者對古代智者和經典文化的敬仰和思考。蘇轍以自己和子瞻的名字作為出發點,通過對輪扁、老聃、遺經以及弟子的描述,表達了對智慧、傳承和學術傳統的思考和贊美。
賞析:
1. 第一句“輪扁不能令子巧”,輪扁指的是古代醫圣扁鵲的輪廓,子巧指的是作者自己。這句話暗示了作者的自謙和對古代智者的尊敬,表達了作者認識自己的局限性,意味著他對真正智慧的追求和崇高目標的渴望。
2. 第二句“老聃雖智若為傳”,老聃指的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老子智慧的肯定,認為老子的智慧超越了一般人,但他卻選擇將智慧傳承下來,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和傳承的重要性。
3. 第三句“遺經尚在臺如故”,這句話指的是經典文化的傳承。遺經指的是古代的經典著作,臺是指傳經臺,表示這些經書保存完整,沒有丟失。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古代文化遺產的珍視和對傳統學問的重要性的肯定。
4. 最后一句“弟子今無似喜賢”,這句話指的是現代的學子。作者通過對弟子的描述,表達了對當代學子們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像喜賢一樣,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智慧。
這首詩詞通過對古代智者、經典文化和當代學子的對比,傳達了作者對智慧、傳承和學術傳統的敬仰和思考。它呈現了一種對古代文化的追思和對傳統智慧的推崇,同時也透露出對當代學子的期望和鞭策,希望他們能夠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精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