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筍 / 作者:蘇轍 |
竹林遭凍曾枯死,春筍連年再發生。
天與歲寒終倔強,澤分淇澳轉敷榮。
狂鞭已逐草侵徑,疏影長隨月到楹。
嵇阮欲來從我余,開門一笑亦逢迎。
|
|
林筍解釋:
《林筍》是宋代文學家蘇轍的作品,描寫了竹林的生命力和頑強的生長能力。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竹林遭凍曾枯死,
春筍連年再發生。
天與歲寒終倔強,
澤分淇澳轉敷榮。
狂鞭已逐草侵徑,
疏影長隨月到楹。
嵇阮欲來從我余,
開門一笑亦逢迎。
詩意:
這首詩以竹林為主題,通過描繪竹林的生命力和頑強的生長能力來表達詩人的情感。詩人觀察到竹林曾經遭受凍寒而導致枯死,但春天一到,竹筍又連年生長。無論是天空的寒冷還是歲月的嚴寒,竹林都能堅持不懈地生長。這種生命力的表現使得竹林在淇澳之間廣泛分布,繁榮茂盛。盡管有時候風雨摧殘,但竹林依然頑強地生長,如同野草侵蝕小徑,月光映照著竹林的清影。詩人期待著嵇阮前來與他一同賞析竹林之美,只需開門一笑,也能相互歡迎。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竹林的生命力和頑強的生長能力,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頑強生命力的贊嘆和對友誼的渴望。竹林被用作象征,代表了頑強不屈的精神和樂觀向上的態度。無論遭受多大的困境和挫折,竹林都能重新發芽生長,給人以希望和勇氣。詩人希望自己和朋友能夠像竹林一樣,堅持積極向上的信念,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保持笑容,互相支持和鼓勵。
蘇轍的《林筍》以簡潔自然的語言描繪了竹林的生命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對友誼的珍視之情。這首詩通過對竹林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的存在,激發了人們對于堅持和奮斗的勇氣和熱情。同時,詩中表達了詩人對友誼的向往和渴望,傳遞了一種歡迎和團結的情感。整首詩詞意境清新,情感真摯,語言簡練而富有韻律感,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