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江蕭氏家寶堂 / 作者:蘇轍 |
迥人不解作生涯,唯有中堂書五車。
竹簡多於孔氏壁,牙簽新似鄴侯家。
田園豈是子孫計,青紫今為里巷夸。
富貴早知皆有命,君應未厭十年賒。
|
|
臨江蕭氏家寶堂解釋:
《臨江蕭氏家寶堂》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迥人不解作生涯,
唯有中堂書五車。
竹簡多於孔氏壁,
牙簽新似鄴侯家。
田園豈是子孫計,
青紫今為里巷夸。
富貴早知皆有命,
君應未厭十年賒。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生活和命運的思考。他感到自己與眾不同,獨具遠見,卻不被世人理解。在這個世俗的世界中,他唯一的安慰是中堂書齋中的五車書籍。他通過比較,指出自己擁有的竹簡比孔子的書房還要多,而他使用的牙簽則比鄴侯家的新奇。這種對知識的追求和珍視,使得他在內心中保持了一份獨立和自豪感。
然而,作者也意識到田園生活并非子孫的真正追求,如今的社會更加追求榮華富貴。青紫指的是貴族的衣著顏色,而里巷則代表平凡人家。在這個時代,追求財富和地位已經成為主流價值觀。作者用這種對比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對精神追求的堅持。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和對話的方式,生動地展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他通過描述自己的生活和境遇,展示了自己對知識和精神追求的珍視。他選擇了與世俗價值觀相悖的道路,堅持自己內心的追求,表達了對物質追求和功名利祿的冷漠和不屑。
詩中的對比手法也起到了突出主題的作用。竹簡和牙簽分別代表了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對立,而田園和青紫則代表了精神追求和世俗追求的對立。通過這種對比,作者將自己置于傳統與現代、精神與物質的沖突之中,突出了自己的獨特性和堅守。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轍作為一個思想家和文化守護者的獨立精神和對現實的反思。他通過對知識和精神追求的堅持,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冷淡態度,同時也呼喚著社會對于真正價值的關注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