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殺麥二首 / 作者:蘇轍 |
雨後麥多病,庾中蛾欲飛。
不辭終日暑,幸脫半年饑。
潦水來何暴,秋田望已微。
農夫愚可念,此報定誰非。
|
|
殺麥二首解釋:
詩詞:《殺麥二首》
雨後麥多病,
庾中蛾欲飛。
不辭終日暑,
幸脫半年饑。
潦水來何暴,
秋田望已微。
農夫愚可念,
此報定誰非。
中文譯文:
雨后麥田林中的莊稼遭受了病害,
庾中的蛾兒欲欲展翅飛翔。
他們不怕長時間忍受酷暑的折磨,
幸運地擺脫了半年的饑餓。
急流的水從何而來這樣猛烈地沖擊,
向著秋田的希望已經變得微弱。
農夫們的愚昧讓人深感惋惜,
這樣的報應應該歸咎于誰呢?
詩意與賞析:
《殺麥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寫的一首詩詞,描繪了農田中的不幸和農夫們的困境。首先,雨后麥田中的莊稼遭受了病害,這反映了農民的勞動成果受到了破壞,他們的辛勤勞動化為泡影。接著,詩中提到庾中蛾欲飛,意味著農夫們期待著收獲的到來,希望他們的努力能夠得到回報。
然而,詩中描述的情景并不樂觀。農夫們不辭辛勞地忍受著酷暑,幸運地避免了半年的饑荒,但他們面臨著新的問題。急流的水勢洶涌而來,給農田帶來了巨大的破壞,而秋田的希望也變得微弱。這里通過自然的力量,表達了農田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農夫們的努力并不能保證收成的豐收,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可能會化為泡影。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蘇轍對農夫們的愚昧和困境的思考。他認為農夫們的愚昧令人感到惋惜,他們的無知和無力改變自己的命運使得他們無法擺脫困境。詩中的最后一句是一個反問,詢問這樣的報應應該由誰來承擔。這反映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農民處境的思考和關切。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農田的不幸和農夫們的困境,以及對農民處境的思考,表達了蘇轍對社會現實的觸動和對農民命運的關注。它通過自然和人類的形象,展現了人們在面對命運的力量時所面臨的無奈和困境,同時也呼喚著社會對農民的關懷和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