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廬山山陽七詠其七白鶴觀 / 作者:蘇轍 |
五老相攜欲上天,玄猿白鶴盡疑仙。
浮云有意藏山頂,流水無聲入稻田。
古木微風時起籟,諸峰落日盡生煙。
歸鞍草草還城市,慚愧幽人正醉眠。
|
|
游廬山山陽七詠其七白鶴觀解釋:
《游廬山山陽七詠其七白鶴觀》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五老相攜欲上天,
玄猿白鶴盡疑仙。
浮云有意藏山頂,
流水無聲入稻田。
古木微風時起籟,
諸峰落日盡生煙。
歸鞍草草還城市,
慚愧幽人正醉眠。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蘇轍游覽廬山山陽七景之一的白鶴觀的情景。詩中通過描寫自然景觀和動物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廬山景色的贊美,同時也暗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與仙境之美。
賞析:
1. 詩中的五老指的是五位長者,象征著五岳山脈的神靈。他們相互攜手,欲飛升到天上,展現了崇高的志向和追求。
2. 玄猿和白鶴都是傳說中的神獸,它們的出現使得人們對它們是不是仙人的懷疑更加增加。這反映了廬山的山水靈氣和仙境般的美麗景色。
3. 詩中的浮云有意藏在山頂,流水則無聲無息地流入稻田,形容了廬山的奇妙景色和自然的神秘力量。
4. 古木微風時起發出悅耳的聲音,諸峰在夕陽的照耀下煙霧繚繞,這些描寫展示了廬山的靜謐與美麗。
5.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離開廬山的遺憾之情,他不舍得離開這片幽靜的山水,愿意一直沉浸在這美景之中。
整首詩通過描繪廬山的自然景觀和神秘氛圍,表達了作者對廬山之美的贊美和對自然的熱愛。同時,也反映出作者對都市生活的厭倦和對幽靜、寧靜生活的向往。這首詩以其清新的意境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蘇轍卓越的詩歌才華和對自然的獨特感受。
|
|